什么是肠套叠?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呢?

说到肠套叠,相信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么肠套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症,当宝宝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甚至果酱样血便等典型症状时,家长应高度警觉!这是因为,如果家长能知晓有关肠套叠的知识,就能第一时间带抱抱去就医,给宝宝赢得时间!这是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连同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相邻的肠管之中所致,除了引起套入的肠管供血障碍外,还会出现肠蠕动异常,并导致肠梗阻 。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
80%的患儿年龄在2岁以内,以6月至12月龄婴儿最为多见,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 。

什么是肠套叠?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呢?

文章插图
肠套叠有什么危害?
肠套叠时部分肠管连同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相邻的肠管之中,肠壁血供受到严重影响 。受阻时间越长,发生肠缺血、缺氧越严重 。
静脉回流受阻时,可出现水肿,动脉也因受压而发生痉挛 。组织学上肠血管明显扩张,套叠的肠黏液细胞被挤出黏膜外,与血液相混,形成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 。
如果静脉压不断增高,最终必然影响到动脉血供或发生血管栓塞性改变,造成套叠肠管完全坏死 。继而发展成腹膜炎,甚至出现休克以致危及生命 。
因此,肠套叠是需要及时治疗的急腹症,许多父母由于不了解这方面知识,在肠套叠发生的早期,没有及时发现异常,直到宝宝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症状才到医院就诊 。
什么是肠套叠?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呢?

文章插图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
婴幼儿肠套叠几乎均为原发性,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
婴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是容易发生肠套叠的结构因素 。有些促发因素可导致肠蠕动的节律发生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 。如饮食改变、肠道病毒感染及腹泻等 。有些年龄较大的患儿要考虑到与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肠重复畸形、肠血管病等器质性病变有关 。
肠套叠有什么表现?
小儿肠套叠可以通过典型的症状来发现:阵发性哭闹、呕吐和果酱样血便 。
小儿肠套叠典型的表现如下:
(1)腹痛(阵发性哭闹):由于小儿不会述说腹痛,故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闹、屈腿弯向腹部、面色苍白,同时拒食,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过后患儿全身松弛安静或入睡,约数十分钟后再发作,如此反复,规律性发作,久之患儿精神渐差,腹痛表现反而减轻,而以嗜睡、面色苍白为主 。
个别较小的患儿开始即以面色苍白伴有精神萎靡、嗜睡为主,随后即进入休克状态,而哭闹、腹痛等症状反而不明显 。
(2)呕吐: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可带有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说明有肠管梗阻 。
(3)血便:发病开始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8-12小时后即出现暗红色血便或红色果酱样黏液血便,或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这是因为肠套叠后,肠壁出血混着肠粘液所造成的血便,此时若不及时送医,很容易造成肠坏死,甚至腹膜炎 。
(4)腹部包块:多数病例在右上腹可触及套叠肿块,呈腊肠样光滑实性、有弹性略可活动 。
(5)全身情况:患儿在早期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但面色可苍白,精神欠佳 。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