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垃圾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垃圾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垃圾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用的垃圾教案吧 。
设计思路
“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 。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 。”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 。虽然近段时间,在我们每条街上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并不是很清楚 。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养成正确处理垃圾的习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
通过调查了解、观察分析、交流讨论、经验提升4个环节,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让幼儿在主动地参与活动中,了解到垃圾循环再造的知识 。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
3.逐步养成正确处理垃圾的习惯 。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
3.垃圾分类再生表 。
4.可循环再造标志 。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 。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 。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了解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
b.讨论:
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运用课件,让幼儿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并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