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二 )


说得更透彻些,假设孩子8点上学,考虑到生长激素分泌时间从晚上9点开始,中班及更小的孩子至少应该在晚上7-9点入睡;大班及学龄的孩子应该在晚上8-9点入睡 。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睡得更好!
1、给孩子一个优质的睡眠环境温度:房间温度不宜过高,23℃-25℃是比较适宜的温度 。
光线:全遮光窗帘在晚上的时候是需要的,睡觉的时候需要一个黑暗的环境 。
声音:夜里孩子需要照管或吃奶时,家长的说话声音要轻,动作要缓和 。这样做可以告诉孩子,现在是睡觉时间而不是玩耍的时间 。当然,要做到绝对安静也是不可能的,有些家长过分紧张,连掉跟针的声音都害怕影响孩子的睡眠,这样其实也不利于孩子获得好睡眠,反而会导致他对环境太敏感了,环境一旦变化他就会睡不着,这是更加严重的一种睡眠依赖 。
睡床:美国儿科学会建议0-6个月的宝宝,同屋分床睡的方式比较好,这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在孩子6岁左右就一定要和父母分开睡了 。
睡姿:在新生儿0-6个月的时候建议仰卧睡,其他姿势可能会堵住宝宝的呼吸,造成安全隐患 。等到宝宝的动作能力发展好了,宝宝会找到自己喜欢的睡眠姿势 。
2、在孩子瞌睡但还醒着的时候放到床上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孩子了解进入睡眠的过程是在床上完成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识别孩子困倦的信号,如果孩子太困了,已经开始烦躁了,再放到床上安置睡觉,自然是非常困难的 。当孩子低声啜泣,或者有点想哭了,望着天花板直愣愣的,目光有点游离了,或者把头埋在父母怀里拱来拱去,频繁地打哈欠、揉眼睛、抓耳朵、吃手指,对周围失去了兴趣,变得安静而平和,就说明孩子想要睡觉了,家长要及时安排宝宝入睡,给他自己入睡的机会 。
3、遵守持续的就寝规律睡觉前,让孩子做一些放松的活动,例如洗澡、抱抱、唱歌或是读绘本 。很快孩子就会把这些事和睡觉关联起来 。另外,睡前不要让孩子玩的太疯,或者看惊险、紧张的动画片和绘本故事 。
1-2岁孩子:
增加一点仪式感,睡前换上睡衣,刷牙,讲睡前故事,另外在睡前5-10分钟提醒孩子睡觉时间快到了,这样也会减轻孩子的睡眠抵抗 。
3-5岁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入园,这个阶段,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律的生物钟来,比如每天9点入睡,应该是孩子提醒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长三番五次去催 。为已经独立睡一个房间的孩子配一个安全、易开的夜灯,虚掩大人房间的门、告知孩子半夜起来害怕就过来找爸爸妈妈 。
6岁以上孩子:这时孩子已经进入幼升小或小学阶段,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对时间也比较有概念了 。家长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好一周的时间安排、建立规律的入睡时间 。比如每天早晨7点起床,晚上9点入睡等 。
4、反弹也在意料之中
当孩子开始在夜间能睡得很好时,别以为你晚上睡不了整觉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有一些反弹 。例如,随着孩子长大,他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会影响睡眠,生病和运动发育的增加等也会影响到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