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什么是痹症
文章插图
痹症 痹证
--------------------------------------------------------------------------------
【概念】
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
【痹症辨病辩证依据】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 , 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 , 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 , 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
--------------------------------------------------------------------------------
【病因病机】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 。风寒湿等邪气 , 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 。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 , 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 , 留于关节 , 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 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 , 合而为痹 。”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 , 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 。
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 , 复感风寒湿邪 , 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 , 留注关节 , 则为热痹 。总之 , 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 , 痹阻关节肌肉筋络 , 导致气血闭阻不通 , 产生本病 。
--------------------------------------------------------------------------------
【辨证】
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 , 屈伸不利 。
若疼痛游走 , 痛无定处 , 时见恶风发热 , 舌淡苔薄白 , 脉浮 , 为行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 , 遇寒痛增 , 得热痛减 , 局部皮色不红 , 触之不热 , 苔薄白 , 脉弦紧 , 为痛痹 (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 , 或有肿胀 , 肌肤麻木不仁 , 阴雨天加重或发作 , 苔白腻 , 脉濡缓 , 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 , 局部灼热红肿 , 痛不可触 , 关节活动不利 , 可累及多个关节 , 伴有发热恶风 , 口渴烦闷 , 苔黄燥 , 脉滑数 , 为热痹 。
--------------------------------------------------------------------------------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痹止痛 。以病痛局部穴为主 , 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者 , 加膈俞、血海;痛痹者 , 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
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
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 , 可疏通经络气血 , 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 , 痹痛遂解 。风邪偏盛为行痹 , 取膈俞、血海以活血 , 遵“治风先治血 , 血行风自灭”之义 。寒邪偏盛为痛痹 , 取肾俞、关元 , 益火之源 , 振奋阳气而祛寒邪 。湿邪偏盛为着痹 , 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 。热痹者 , 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 , 使出血少许 , 加拔火罐 。
- 细说打呼噜中医辩证治疗
-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专家验证
- 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 孩子有这些特征家长就要重视了
- 孩子磨牙危害大 治疗需辩证
- 详解 小儿麻痹症传染吗?
- 生男生女早知道 老人说法PK医生辩证
- 孕妇吃鸽子蛋可预防小儿麻痹症 孕妇吃鸽子蛋好处盘点
-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发现问题要及早治疗
- 哭泣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要辩证地看
-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方法,杜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