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常见的七大心理误区


自怀孕后 , 朵朵妈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给朵朵姥姥打电话 , 朵朵姥姥劝她说:“要当妈妈了 , 就和以前没宝宝的时候不一样 , 得为孩子着想 , 不能只想着自己了 , 更不能由着性子来 , 一切要以胎儿为先 。”可是 , 朵朵妈总觉得对肚子里的孩子无从着手 , 不知道该如何对孩子好 。说是要胎教 , 却又怕自己做得不对 。她只能从朵朵爸那里找安慰 , 好在朵朵爸还是比较有主见的 , 慢慢地安抚朵朵妈 , 帮她调整心态 。
误区一:胎教做好了 , 宝宝长大一定是神童
【胎教常见的七大心理误区】每位爸爸妈妈的最大心愿 , 就是希望宝宝能成为健康向上的好孩子 。但是 , 准爸爸准妈妈一定要知道:提倡胎教 , 并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 , 而是因为胎教可以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 , 让每个胎宝宝的先天遗传素质获得最优秀的发展 。如果胎教能与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 宝宝将会更加优秀 。
误区二:胎教就是给胎儿听音乐
许多准爸爸准妈妈认为胎教就是让孕妇和胎儿一起听音乐 , 有的听古典音乐 , 有的为使孩子个性开朗而选择听摇滚乐 , 有的甚至听流行歌曲、京剧 。其实孕期适当听音乐是正确的 , 但要讲究内容和方法 , 如选择适当的音乐和听音乐的时间 , 注意音频的高低及音量的大小 。
此外 , 胎教还包含其他很多方面的内容 , 如:运动胎教、精神胎教、手工美术胎教、语言胎教、灯光胎教、数量胎教、环境胎教等 。
误区三:胎教就是教胎儿唱歌、说话、算算术
胎教的根本目的 , 并不是教胎宝宝唱歌、识字、做算术 , 而是通过各种适当的、合理的信息刺激 , 促进胎宝宝各种感觉功能的发育成熟 , 为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即感觉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其实 , 凡是对胎宝宝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归入胎教的范畴 。大到怀孕前的准备、环境的改善、情绪的调节 , 小到听音乐、散步、和胎宝宝说悄悄话 , 这些都是胎教的内容 。
误区四:胎儿没有意识 , 胎教也不会有作用
有人不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 , 不了解胎儿的能力 , 认为胎儿没有意识 , 根本不可能接受教育 ,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研究证明 , 胎儿4个月时就已经具备了全方位的感知觉能力 , 即具备了受教育的“能力” 。但这里所说的“教育” , 不同于幼儿园和学校“教育” , 而是主要根据胎儿各时期的发育特点 , 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各种信息刺激 , 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育 , 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 , 为宝宝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
胎教百味屋
胎教实施过程中的三大注意事项
第一 , 胎教要适时适量 。要观察了解胎儿的活动规律 , 一定要选择胎儿觉醒时进行胎教 , 且每次不超过10分钟 。
第二 , 胎教要有规律性 。每天要定时进行胎教 , 让胎儿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 , 同时也利于出生后其他认知能力的发展 。
第三 , 胎教要有情感交融 。在实施胎教的过程中 , 准妈妈应集中注意力 , 完全投入 , 与胎儿共同体验 , 达到与胎儿的身心共振共鸣 , 这样有助于建立起最初的亲子关系 , 也有利于胎儿和准妈妈自身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