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小天使的故事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小天使的故事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社会活动小天使的故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小天使的故事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
【大班社会活动小天使的故事教案反思】2.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 。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活动准备
自编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关图片 。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问――小朋友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生出来的,是妈妈和爸爸的种子长大的,是从子宫里来的) 。宝宝在子宫里是什么样的?(用管子吸收营养,还听音乐)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每天说“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儿”,给我讲故事、放音乐)
爸爸妈妈非常爱你,说你是他们的小天使 。你应该怎样做?(更爱爸爸妈妈)(活动前,我们曾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答案有以下几种:不知道、妈妈生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妈妈不让问 。因此,我们把“精子”、“卵子”和“子宫”等词汇编到了故事当中,也增加了对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写,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 。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感染了我,消除了我开始还有的一些顾虑 。幼儿听得很认真,就像听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而且比听普通故事更感兴趣,更认真 。
2.教师出示图片“怀孕的阿姨”,请幼儿观察 。孩子们很高兴地说,阿姨怀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完成主题绘画《我从哪里来》 。
4.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逐一记录 。活动延伸:幼儿作品展览 。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向家长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陆续有家长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家园联系栏也开辟了“老问题新回答”等栏目,增强了家园互动作用 。)
附小天使的故事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卵子”,小卵子渐渐长大了,这时爸爸觉得妈妈的这颗小卵子太孤单了,就送给了妈妈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精子” 。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别高兴,就决定生活在一起 。于是,它们开始寻找一个家,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子宫 。它们在子宫里安了家,快乐地成长着 。后来,它们渐渐地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脚、有小手的小天使 。这个小天使每天都从妈妈那里用一根吸管吸取营养,爸爸也特别关心这个小天使,每天和妈妈一起让他听音乐,给他讲故事 。
爸爸还经常呼唤他、抚摸他,关注他的成长……“长大点儿,再长大点儿!”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说 。
就这样,这个小天使过了十个月的幸福生活 。这时,小天使觉得子宫大小了,决定离开这里,找一个更广阔、更美丽的地方 。于是,他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终于来到了我们中间 。
小朋友们,和小天使一样,你们都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们就是爸爸妈妈疼爱的那个小天使!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