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斗眼( 三 )


3.斗眼怎么治
在医学上名为「内斜视」 。在婴幼儿这种现象多为良性的假性内斜视,其原因为:
1.婴幼儿的视觉目标都较近,看近的物体时目光会较集中,两侧黑眼珠向内侧偏靠拢 。
2.婴幼儿的两眼间之鼻根处较宽,眼球内侧的眼白部份被鼻侧的皮肤遮住了,所以看起来黑眼珠好似都位在眼球的鼻侧一般(斗鸡眼) 。此种现象待宝宝四、五岁后就自然恢复了 。注 意: 尚有其它状况也可能会有内斜视的情形产生,诸如:大脑神经病变、一侧视力萎缩退化、眼球外侧肌肉麻痹、眼球内病变...等 。
故父母们也千万大意不得,应带宝宝去眼科医师处做一详细的检查以去除可能为病态的内斜视 。如需施行手术矫正则宜愈早愈好,在两岁以前为佳 。斜视有哪几种?如何治疗? 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正,有偏内、偏外或上、下不正的情形 。正常人的两眼视物应是正而平行的,当注视一个物体的时候,此物体的影像即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视黄斑中心凹上,再经过大脑的融像能力,才使两眼所见的影像合而为一 。
斜视的病人因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斜视眼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机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 。因此,斜视不仅是美观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若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与弱视 。
斜视一般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与上下斜视 。
(一)内斜视:
一般俗称斗鸡眼 。眼位向内偏斜 。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 。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 。偏斜角度通常很大 。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 。
(二)外斜视:即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 。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在大太阳常会闭一只眼睛 。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持续性外斜视,而偶而出现外斜视的情形变成终目持续的外斜视 。
(三)上、下斜视: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较少见,上下斜视常常并有头部歪斜的情形 。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
(一)手术疗法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 。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
(二)非手术疗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 。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 。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 。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
4.如何治疗斗鸡眼?
斜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 。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 。当然,斜视并不仅指两眼相对位置有明显畸形的情况,也包括斜度很小,表面不易察觉,而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那些根本没有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 。因此,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的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