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斗眼( 九 )


外斜视儿童应早期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虽有负镜治疗,辐辏训练等保守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仅能减轻斜视度数,多达不到治愈目的 。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尽早手术矫正 。本病在4~6岁手术最佳 。
双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无明显屈光不正,证明戴镜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 。斜视度很小且经常有变动的间歇性斜视暂缓手术,观察是否可以自愈,如斜视度逐渐加大再手术不迟 。
斜视合并弱视的儿童原则上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 。只有视力提高,手术效果才能巩固 。但对于大度数的斜视要先矫正斜视,否则斜视眼不能很好地注视,弱视眼也无法很好治疗 。对于合并有眼内疾患视力无法恢复的内、外斜视,手术宜在12岁以后进行,防止术后无双眼视控制而变成外斜视或外斜复发 。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特别是有代偿头位的儿童应在3岁左右就手术矫正,而后天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则应尽力寻找病因,配合药物治疗,经半年治疗无效者方可考虑手术 。
斜视手术治疗后是否还需戴用眼镜?
很多斜视儿童术前都戴眼镜,由于戴镜的目的各不相同,术后是否戴镜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一个原则,斜视术后视力仍未正常,戴镜能使视力提高的,术后就应继续戴镜 。
内斜视患儿,原戴远视眼镜,术后戴镜与不戴镜眼位均为正位,但戴镜对视力有帮助的,为进一步治疗弱视,仍可戴原镜或偏低度数的眼镜 。如果原远视度数是小于+3.00D的,裸眼视力正常,可不戴眼镜,这样对双眼视功能恢复更有利 。若内斜术后斜视矫正不足,仍需戴用度数较高的远视眼镜,以利于残存斜视的矫正;部分调节性内斜,因手术仅矫正了戴镜矫正不了的部分内斜,术后按完全调节性内斜治疗,应坚持戴原镜,部分患儿有望脱镜 。
内斜患儿原戴近视眼镜术后眼位矫正,按提高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配戴近视眼镜 。
外斜视患儿,原戴近视眼镜,术后眼位矫正,眼镜仍戴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眼镜;若术后矫正不足,可适当给足近视度数,配戴度数稍大的近视眼镜对矫正外斜有一定帮助,如残存斜度较大,戴镜无效可考虑再次手术 。外斜视患儿原戴远视眼镜,术后眼位矫正,为提高视力仍需配戴低度数远视眼镜 。
总之,术后戴镜的目的从术前的矫正斜视、治疗弱视转变为单一治疗弱视,眼镜的度数则应根据术后的眼位、矫正视力、屈光不正的性质等情况综合考虑 。
斜视需要纠正
刚生下的新生儿,看近的物体时两眼球向内,出现内斜视,而看远处物体时内斜视消失 。当看物体时两眼向外偏斜,称为外斜视 。
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两眼眼肌协调动作差,常常会出现斜视,但是到1岁左右,随着眼肌的发育成熟,斜视现象也随之而消失 。正常情况下,两眼的动作在大脑皮质融合功能的作用下,视线始终注视着目标 。看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会聚;看远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平行,保持良好的双眼单视 。如果维持眼球正常位置的平衡失调,就形成斜视 。
视轴注视目标的一只眼称为注视眼,只一只视轴偏离目标的眼称为斜视眼 。
(1)共同性斜视,发生在小儿双眼视觉开始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皮质视觉中枢未发育成熟,因而产生了眼位分离的状态,多风天3岁左右的儿童 。
(2)非共同性斜视(又称麻痹性斜视),由于控制眼球活动的脑神经(第3、第4、第6对脑神经)麻痹所造成 。斜视不仅影响小儿的面容美观,还可影响视力的发育 。如果我们将两眼注视离眼球很近的物体,会产生复视,一个东西变成两个,复视时间一长,斜视眼睛看到的物体被大脑皮质抑制了,这样斜视的一只眼等于没有用 。久而久之,因为废用而逐渐出现弱视,视力下降,看物体没有立体感觉,将来无法胜任精细的或需要有正常立体感觉视力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