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血功能是指什么作用( 二 )


膀胱 主津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
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失,或气痛 。
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指不用 。
2.人体的“血”具有什么功能?
血是人体脉道内流动着的一种红色液体 。脉是血运行的管道,称为“血之府” 。
(一)血的生成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生成的 。“受气”是指接受的“营气”,“取汁”是指摄取的津液 。《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中焦的作用实际上是指脾胃的消化腐熟和对水谷精气的转输作用,因此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的生化之源 。
(二)血的功能血液对人体的主要功用是滋润和营养 。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在血的濡润滋养下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
血还是人体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充盈,才能神志清晰,精神旺盛 。《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
(三)血的运行与五脏的关系
在血液运行中,与之最为关切的脏有心、脾、肝三脏 。
1.心主血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气的推动是否正常,在血液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2.脾统血血液在脉道内运行要靠脾气的统摄才不溢出脉外 。脾统血的作用对于血液正常运行起着保障作用,脾胃又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化源充足,气血才能旺盛 。
3.肝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人在运动时对血液的需求较大,而在安静时对血的需求较少 。肝对血量的调节能很好地适应人体动静的不同情况 。
四、津液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其中清稀的部分称津,稠浊的部分称液 。津液又因其分布的部位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如在目中的称泪,在鼻腔中的称涕,在口腔中的称唾和涎,出于皮肤的称汗,在膀胱中的称尿 。但总体来说,津与液同属一体,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习惯上津液常并称,不予严格区分 。
(一)津液的生成与功用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再经三焦的气化作用变化而成 。
津液的主要功用是对人体的滋润与濡养作用,布散于肌表能滋润皮毛,输注于筋骨关节能滑利关节,并能够充养骨髓与脑髓,流入孔窍则转化为泪、涕、唾、涎等濡润孔窍 。津液输注血脉还可以生化血液 。
(二)津液的环流与输布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这是对津液环流与输布的概括说明 。
津液的输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肾和三焦等脏腑的共同协调作用而完成 。
1.脾的作用脾主运化,对水液有转输作用 。水饮入胃后,经胃的消化吸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津液 。
【引血功能是指什么作用】脾一方面将津液上输于肺,还可以将水液布散周身,即所谓“灌溉四傍”的作用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
2.肺的作用肺主通调水道,津液的环流布散过程中要有运行的通道,而水道的通畅要依赖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肺气宣发,水液布散到周身;肺气肃降,使水液不断地下输膀胱,保持着小便的通利 。正因为水液的运行和排泄都与肺的宣发和肃降有关,所以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