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护理

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 , 多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肤、肠道、阴道寄生 。由于孩子入口的东西不干净:乳具消毒不干净、乳母的乳头不干净、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干净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 , 对于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儿或小婴儿都容易引起鹅口疮的产生 。
【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护理】

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护理

文章插图
鹅口疮的症状
如果发现宝宝的以下症状 , 就要注意了 。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 , 周围无炎症反应 , 形似奶块无痛 , 擦去斑膜后 , 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 , 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 , 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 , 否则不易发现 , 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 。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 , 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 , 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 , 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 。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 , 造成败血症 。
轻症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 , 可逐渐融合成大片 , 不易擦去 , 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 不痛 , 不流涎 , 一般不影响吃奶 , 无全身症状;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 , 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 , 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 , 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抱子。
鹅口疮的预防
先看看这些引起鹅口疮的念珠菌是怎么来的吧 。这些肉眼看不见的霉菌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带菌的医护人员以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 。宝宝的皮肤或口腔粘膜接触到这些被霉菌污染过的东西后就会引起局部的感染 。所以刚做母亲的产妇 , 和婴儿室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 , 母亲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奶头 , 医护人员每次接触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每次用奶瓶前要经过沸水消毒 。当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 , 有的老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 , 这样做是徒劳的 , 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 。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许多霉菌存在 , 到了一定时候又繁殖起来 。由于弱碱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 , 故可用2%~5%的苏打水清洗口腔 。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药冰硼散涂口腔均有疗效 。最有效的方法是 , 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万单位的液体涂局部 , 每天3次即可 , 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 , 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 , 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 。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到医生处咨询 。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 , 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 , 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