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 )


一般栽培6—7年后,于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 。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称“糖参”或者“白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 。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切片或研粉用 。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心、肺、脾经 。
【功效与应用】
1.大补元气,用于气虚欲脱 。人参是补气固脱第一要药 。可用于大失血、大吐泻或久病、大病所致之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证危候,可单用人参浓煎频服,即独参汤 。若兼见四肢逆冷,阳气衰微者,可合附子以回阳,即参附汤 。若兼见汗多口渴,气阴两伤者,可合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阴,即生脉散 。
2.补脾益肺,用于肺、脾气虚证 。治肺气虚弱之短气喘促,声微懒言,易出虚汗等,常配黄芪、五味子同用;治脾气虚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常配白术、茯苓、甘草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若肺肾两虚之咳喘,则需补肺纳肾,以人参配伍蛤蚧或核桃仁同用 。
3.生津止渴,用于热病气津两伤及消渴 。治热病气津两伤,身热汗多,口渴脉虚,常配石膏、知母等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治消渴,可合生地、玄参、麦冬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 。
4.安神益智,用于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可单用,亦可配伍当归、龙眼肉等同用,如归脾汤 。
此外,还可配伍用于血虚、出血及阳痿等证 。对邪实正虚之证,可用人参配伍祛邪药,以扶正祛邪 。
【用法用量】文火另煎,5~10g 。急重证15~30g 。研末吞服,每次1.5~2g 。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 。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药力 。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成分为多种人参皂苷,尚含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多肽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 。有益智作用,对大鼠和小鼠的学习与记忆障碍均有改善作用 。能全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皂苷和多糖 。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及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等作用 。能防止血液凝固,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
适量人参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其功能加强 。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此外,尚能促进蛋白质、核酸代谢,降低血糖,抗休克、抗过敏、抗应激、抗肿瘤、抗疲劳及延缓衰老 。其药理活性常因机体机能状态不同呈双向作用,是具有“适应原样作用”的典型代表药 。
6.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
太子参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
太子参
【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 。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
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木栓细胞 。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 。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 。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 。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