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安全用塑料奶瓶

“毒奶瓶”事件缘起欧洲 。去年11月 , 欧盟通过一项“禁令”:从2011年3月1日起 , 禁止使用含双酚A塑料生产的婴儿奶瓶;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进口此类塑料婴儿奶瓶 。看专家解读毒奶瓶之后 , 应该如何安全用塑料奶瓶?
“玻璃奶瓶都卖完了 , 厂家都来不及生产!”昨天 , 采访人员在本市的几大卖场发现 , 奶瓶销售区内 , 与视线平行的“热销品”货架上 , 以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ES(聚醚砜)等材质制成的塑料奶瓶摆得满满当当 , 而位于货架下层——原本并非奶瓶销售“主力”的玻璃奶瓶却仅剩一两个样品 。厂家促销员称 , 这两日 , 前来购置玻璃奶瓶的家长“突然猛增” , 厂家估计不足、几近断货 。
“只传PC瓶有问题 , 家长却索性把塑料瓶‘一棍子打死’ , 在国外还大卖的PES、PP等塑料奶瓶 , 到我们这里都无人问津了 。”
这个问题并非在奶瓶上“弃塑料用玻璃”就可解决 , 塑料制品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小到打包盒、大到食品柜……问题是 , “毒奶瓶”后 , 我们如何安全使用与食品相关的塑料制品?
欧盟“禁令”从何而来
有人说 , 互联网普及后 , 最大的坏处是:一条消息就容易引发全球恐慌 。“毒奶瓶”是一例 。
“毒奶瓶”事件缘起欧洲 。去年11月 , 欧盟通过一项“禁令”:从2011年3月1日起 , 禁止使用含双酚A塑料生产的婴儿奶瓶;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进口此类塑料婴儿奶瓶 。
禁令引出一个极为专业的化学名词:“双酚A” 。之所以和塑料奶瓶相关 , 是因为塑料奶瓶多以PC材质为主 , 而PC瓶被指“会溶出双酚A” 。
事实上 , 由于PC奶瓶不易摔碎、价格较低——约是玻璃瓶或PES瓶的一半价格 , 在欧、美、日曾使用多年 , 在我国也是如此 。“双酚A是一个广泛用于塑料产品的有机分子 , 这种材料被用来制造婴儿奶瓶很常见 。”交代背景后 , 欧盟“禁用双酚A”的报告进而指出 , “如果这些容器经过高温加热 , 少量双酚A能从容器中释放出来 , 游离到它们所携带的食物中 。6个月大的婴儿 , 如果此前一直使用含有双酚A的奶瓶 , 并将此作为哺乳的唯一方式 , 受到的危害是最大的 。”
英国国家儿童生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贝兰达·菲普斯称 , “双酚A类似于雌激素 , 但是没有雌激素的积极作用 , 它会打乱内分泌系统 。”一些科学家指出 , 双酚A可能引发性早熟、致癌 。
但 , 对于一次性摄入多少双酚A是危险的、该物质在人体内会否累积、累积到什么程度会有危害、产品加热到什么程度会释放等 , 欧盟还“缺乏有力的数据论证” 。
欧盟健康和消费者政策事务负责人约翰·达利为此解释 , “尽管对于双酚A的危害还存在许多不确定 , 欧盟委员会认为有必要采取预先干预手段 , 尤其在对待最脆弱的婴儿时 。”
“国标”应跟上社会发展步伐
欧盟的禁令有些“超前” , 但禁令一出 , 立刻触到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 。近年来 , 国人似乎习惯了追逐国外的“指导”消费、生活 。追根溯源 , 这与我国的国家标准相对滞后有关 , 而这正是安全使用塑料制品的一个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