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新生儿的细心护理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娩出至出生后28天这一时期 。正常足月新生儿应是在妊娠满37~42周之间娩出 。此时的新生儿虽然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 但各个器官系统已经发育完善了 , 出生后无须特殊的照顾就能很好的生存 。各位新妈妈在初次照料自己心爱的宝宝时 , 是否有手足无措的感觉呢?我们不知道如何给宝宝喂奶 , 如何帮宝宝洗澡 , 而这些知识在所有的孕妇学校统统都学不到 , 即使在孕期您已经做足了功课 , 可能仍然感觉无所适从 , 无处下手 。别着急 , 毕竟每个母亲都是从一无所知一路走来的 , 只要您拥有爱心、耐心和适当的勇气 , 总有一天这些都不再是困扰您的难题 。希望我们的介绍 , 能够带给您一些有益的帮助 。
新生儿的外形特点
整体特征
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大约为2.5~4千克 , 身长超过50~51厘米 , 皮肤红润 , 肩背部残余少量胎毛 , 全身皮肤覆盖胎脂 , 头发粗 , 耳廓软骨发育良好、轮廓清楚;指、趾甲长至或超过指、趾端 , 整个足底布满较深的足纹 , 乳房可摸到小结节;男婴睾丸下降 , 进入阴囊内;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 。婴儿头部相对较大 , 约为身长的1/4 , 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 , 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约在12~18个月时闭合) , 后囟已闭合或尚开放(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 。可通过触摸辨认骨缝 , 头皮由于局部水肿可能形成产瘤或局部血肿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被自行吸收 。
皮肤
新妈妈小提醒此时新生儿的眼部发育尚不成熟 , 伴有生理性远视和斜视 , 一般在出生后2~4周时消失 。故最好不要在婴儿床上方悬挂固定的玩具 , 否则就会有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 。新生儿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 , 十分娇嫩 , 似乎吹弹可破 , 其上覆以灰白色的胎脂 , 不必清理 , 等到过些日子就会被逐渐吸收 。胎脂吸收后可以看到由于表面皮肤菲薄 , 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 。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内皮肤非常白皙 , 但随着时间推移有时会出现黄疸 , 这时您将明显地感觉到宝宝的皮肤变黄变暗了 , 生理性或母乳性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
【产褥期新生儿的细心护理】 五官
眼睛:结膜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 , 这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受到产道挤压造成的 , 几日后可自行消退 。
鼻子: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 , 鼻腔较狭窄 , 鼻黏膜柔软而富有血管;容易因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 , 导致呼吸困难 。
嘴巴: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点 , 俗称“马牙” , 属正常现象 , 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 。
耳朵:耳软骨发育良好 , 已形成耳廓 。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 , 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 。
呼吸系统
真正的呼吸 , 是从出生时“哇”的那一声啼哭才开始的 。从那以后新生儿的肺部得到充分的扩张 , 取代妈妈的肺成为宝宝赖以生存的“武器” 。新生儿呼吸主要是靠膈肌的升降 , 呈腹式呼吸;呼吸较浅表、节律不整 , 但频率较快 , 约每分钟40~44次 , 以满足体内对氧气的需要 。
循环系统
胎儿出生后 , 由于出现自主呼吸 , 心脏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关闭 ,  其血液循环发生重大变化 , 血液重新分布到肺部 , 形成新的循环体系 。在整个过程中 , 宝宝的心率波动较大 , 从140~160次/分逐渐下降 , 直至110次/分左右 。血流主要分布于躯干、内脏 , 而四肢分布较少 。所以四肢发凉 , 末梢易出现青紫 , 脾脏相对较大(里面都是血液) 。某些新生儿生后1~2天 , 心前区仍然可以听到柔和的杂音 , 几天后才消失 。这往往与动脉导管未闭有关 , 不一定是心脏有什么问题 , 请新妈妈大可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