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迟早会掉,小儿龋齿没关系?

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反正乳牙迟早会掉,因此也不怎么管孩子龋齿的问题,那么乳牙龋齿到底要不要管呢?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龋齿
不论乳牙或恒牙都可以发生龋齿,病变的进行一般都很缓慢,先是牙釉质发生龋蚀,牙冠龋坏的部位色泽变成灰黯,牙面上不光滑,易有牙垢堆积 。龋齿初期患者不感疼痛,当龋洞发展到牙本质时,遇到冷、热、酸、咸、甜的食物时才发生疼痛(一般是酸痛) 。如果龋洞较深,与牙髓接近或蛀穿到牙髓,上述性质的刺激可引起难以忍受的酸痛 。
龋洞内经常有食物嵌入,发出腐败难闻的臭气 。
随着龋洞不断地扩大,牙冠就会一块块地崩溃,最后只留下残余牙根 。
在中国疾控中心的网站上查到了一个惊人的数据:据2007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备注:此次调查在2005年做的,已是最新数据,第四次调查在2015~2017年组织展开,还未有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 。
龋齿,不仅影响孩子的进食也会使得体质变差 。
孩子不敢用有病牙齿进行咀嚼,食物没有经过细细咀嚼就囫囵吞枣地进到胃里,加重了胃的负担,引起胃痛 。粗糙的食物不能在胃内消化完全,就会影响到小肠对营养的吸收 。久而久之,降低了孩子的体质 。
龋齿的原因
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 。儿童龋齿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因为乳齿钙化程度低,易受细菌侵蚀而蛀坏 。这些细菌源于母亲通过亲吻、喂食、咳嗽、打喷嚏、逗玩等途径将有害菌传染结儿童的 。
儿童的口腔本是清洁无菌的,妈妈可能通过亲吻、尝奶温等方式将变形链球菌传给儿童,这种细菌是导致龋齿的罪魁祸首 。
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 。
3、宿主,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宿主,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 。
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 。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 。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
护牙原则
1.护牙从1岁开始 。美国疾控中心一份报告称,及早展开口腔卫生防护措施,既有益健康又节约医药费 。与其他孩子相比,1岁时就开始口腔健康保护的孩子,5年后看牙医的费用降低40% 。
2.培养孩子刷牙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非常重要,每天早晚刷两次 。
3.避免“奶瓶龋齿” 。儿科医生和牙医一直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 。这是因为奶嘴上的糖分会粘在孩子牙齿上,造成口腔细菌,并产生酸性物质,导致龋齿发生 。若不及时治疗,牙病会对儿童正常发育以及语言学习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孩子有含奶瓶睡觉的习惯,奶嘴最好冲洗干净,奶瓶中只倒凉白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