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上灯台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上灯台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律感,能用动作表现滚动的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小老鼠上灯台教案吧 。
设计背景
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 。感受儿歌的韵律感 。
活动目标
1. 感受儿歌的韵律感 。
2. 能用动作表现滚动的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 。
3.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
重点难点
学生对儿歌的记忆及读音
活动准备
老鼠和猫的布绒玩具
活动过程
1. 产生兴趣 。
——教师出示老鼠的布绒玩具 。
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啊,真香呀!”它正吃得津津有味时,来了一只猫,你猜小老鼠怎么了?
——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
2. 学习儿歌 。
——教师边操作布绒玩具,边完整念儿歌一遍 。
——猫来了,小老鼠一害怕,就怎么样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教师再次完整念一遍儿歌,其中在“猫来了”这句话后,幼儿加念“喵——”,以增强幼儿参与性,满足幼儿的兴趣 。
——教师用双手做道具和角色进行无声表演,如一只手做灯台,一只手扮老鼠(见附文),请幼儿尝试配念儿歌 。
——请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感 。
——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好听吗?想表演吗?
3. 创编动作 。
【附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上灯台教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表演小老鼠滚下来的动作?(如慢慢蹲下来,双手在胸前做环绕滚动状)
——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
活动延伸
1. 通过直接的表演,幼儿能体会到“叽里咕噜”这一象声词的含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滚翻动作 。
2. 这一活动能使幼儿自然感知上、下等空间关系 。

小老鼠上灯台
儿歌 运动说明
小老鼠, 食指相对 。
上灯台, 左手握拳垂直,右手食指和中指沿左手臂交替攀爬 。
偷油吃 。双手四指并拢,手心朝里,与大拇指一起张合做吃油状 。
下不来 。双手并拢做摆手状 。
猫来了, 双手五指张开在脸两侧做胡须状 。
害怕了, 做抱头害怕状 。
叽里咕噜滚下来 。左手握拳垂直,右手食指和中指,交替自上而下从手臂滚落 。
教学反思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比较老的歌曲,但是歌曲诙谐幽默,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有很多家长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这首歌 。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有个别孩子已经会唱了这首歌曲 。
活动时,我先出示手偶小老鼠,让孩子在《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和小老鼠一起锻炼,活动活动身体,激发幼儿的情趣,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 。接着我根据歌词内容,用手偶讲述故事,我边操作,幼儿边学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 。在学唱时,我除了让幼儿完整欣赏以外,还和孩子们分段欣赏了歌曲 。幼儿说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学唱哪句,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歌曲的难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练习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