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真的是一种“毒”吗?新生宝宝竟然有毒?( 二 )


通常表现在宝宝两侧面颊、额头、眉间、头皮等部位,严重时躯干和四肢也会出现 。
用手指触摸干燥皮肤时,会摸到白色的小疙瘩 。干燥,白色或红色的鳞片状肿块 。伴有瘙痒感,触感如砂纸般,严重时可能会有渗液 。

胎毒真的是一种“毒”吗?新生宝宝竟然有毒?

文章插图
中重度湿疹的治疗首选外用弱激素药膏,轻度湿疹仅多次使用润肤霜即可 。
除了外用药,宝宝的日常护理同样重要,如宝宝一定要选择棉的、透气、不起球的衣物;宝宝卧室尽量温度、湿度适宜;家里不养宠物、少养花草等 。
(4)黄疸
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即出生后胆红素生成的过多而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过高 。
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
生理性黄疸的宝宝要尽早的按需喂奶,让胎便尽早排出 。频繁的哺乳可以让宝宝喝更多的奶,促进排便的同时,增加通过便便排出的胆红素含量 。
胎毒真的是一种“毒”吗?新生宝宝竟然有毒?

文章插图
病理性黄疸的宝宝会被转去新生儿科进行专门的治疗 。
(5)胎脂
每个胎儿身上都有胎脂,薄与厚也因人而异,胎脂较厚的宝宝出生时,胎脂依然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宝宝刚出生时,给人脏脏的感觉 。
跟流传的“胎毒”、“孕期啪啪啪太多”等都没有关系 。胎脂为在羊水中的胎儿皮肤提供保护作用,如果没有这一层膜,胎儿的皮肤就会受到伤害 。
而且宝宝刚出生,外界环境的温度较低,宝宝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散发,使体温降低 。胎脂能够帮助宝宝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所以别看宝宝脏,可宝宝健康着呢 。
宝宝身上的胎脂在出生几天后就会自行吸收,不需要立即用洗浴用品去除 。
胎毒真的是一种“毒”吗?新生宝宝竟然有毒?

文章插图
(6)鹅口疮
鹅口疮和“胎毒”就更没有关系了,主要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又称雪口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宝宝 。
它的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上出现一些白色奶块样的东西,通常分布在口腔上下唇内侧、舌、上颚、齿龈等处 。白膜不易拭去,强行擦去后,能看到红色创面,并可能出血,白膜又迅速形成 。
鹅口疮本身对宝宝的健康影响很小,防治鹅口疮除了减轻症状,更重要的是阻止真菌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导致严重感染 。治疗的关键是控制真菌感染和切断感染源 。
可以用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局部涂抹,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因为弱碱性环境不适宜白念珠菌生长,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混悬剂或制霉菌素片溶解后涂口腔患处,效果良好 。
同时加强营养,注意口腔卫生 。不要随意停药,治疗疗程一定要足够,以彻底清除病源 。
准妈妈怀孕期间有阴道霉菌感染应尽早治疗,减少分娩时新生儿接触母亲产道分泌物而感染的风险 。
另外,母乳宝宝注意清洁卫生,喂奶前洗手、温水洗乳房乳晕;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吃奶或辅食后,喝几口温开水漱口;注意清洗宝宝的奶瓶和用具等 。
盲目去胎毒的危害
前面我们提到了一些民间流传的给孕妈妈“去胎毒”偏方,包括玉米须、小公鸡、鹅蛋、绿豆等,这些东西只要不是天天吃也还有情可原,毕竟是含有营养价值的 。
但是,还有很多涉及到中药去胎毒的小偏方,这些偏方食用后,药物的毒素很可能停留在体内,损伤肝肾,对孕妇健康带来隐患 。
还有一些给小宝宝吃的中药偏方,更不可取!肠胃消化系统还不完善的小宝宝,服用后很可能导致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对身体造成危害 。毕竟,是药三分毒,就算平时用药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