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上下三黄的功效( 二 )


肾:肾主水、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素问·逆调论》称:“肾者水脏,主津液 。”
正常情况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还影响着“小肠主液”功能的正常)、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素问·灵兰秘典论》:
“三焦者,决渎之管,水道出焉 。”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除体外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是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过程的;肺、脾等内脏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 。
从以上水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以看出,要想补虚、祛寒、利湿就至少要肺、脾、肾功能的正常 。功能是什么属性呢,功能属阳,振阳必求心,心为阴中之阳脏,而心于小肠通,小肠又是阳中之阳,因此要取小肠来醒阳 。而原穴可以调节各自所属脏腑的功能,小肠原穴是腕骨穴 。所以用腕骨穴为君为主穴在配合三焦经火中火穴支沟穴(火串穴),太阴脾经络穴(络穴能连络两经并能发阳)公孙穴,并且公孙穴又是八脉交汇穴通冲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 。
因此以公孙穴为臣为第二主穴 。取类比像一块冰要融化除了太阳照射外,釜低加薪我觉得也不错,因此再选阴脉之海冲脉中的阳穴关元穴加灸对于温寒祛湿,补气助阳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因此以关元穴为佐 。
来看一下肉的属性 。肉脾所主,现在肉多了说明脾不足以主肉了,为什么呢,是脾功能差了么,当然有一部分原因,可是前面也补了啊,所以不是主要原因 。肉,水(包括水谷精微)所聚而成 。正常情况土是克水的,现在水多了,说明土被水侮了,水势太强了 。水盛就要泻水,所谓“实则泻其子”,水是生木的,因此要泻肝 。肝属脏,《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脏不能泻就要泻其腑,与肝相表里的是胆,故治水盛就要泻胆 。也就是要减肉,就要泻胆 。
【董氏针灸上下三黄的功效】怎样泻胆,先来看看胆的生理特性 。胆,居于六腑之首,又是齐恒之府 。与肝相连,附着在肝之短叶间,况且肝、胆又有经脉的络属关系,互为表里 。《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中的胆汁是肝之余气所化,其输布与排泄有赖于肝的条达 。因此泻胆要配合舒肝 。在舒肝上个人觉的“董氏奇穴”中的上三黄穴效果非常好使,当然也可以用肝经原穴“太冲”,(这里有这样一个考虑,现在主要是在减肥,而不是舒肝,这个上三黄在肌肉丰满的地方,这里下针还有“以肉治肉”的作用 。
)原穴能调配三焦,导源肾间动气 。调肝的有了怎么泻胆,一般来说应该选胆经的子穴“阳辅”这里我觉的应该有这个考虑:《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因此要选木经中的土穴“阳陵泉穴”况且阳陵泉穴又是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腑” 。因此阳陵泉穴对于胆的输泻有着重要的做用,再者阳陵泉穴是八会穴之筋会,还能治疗有关的组织和脏腑的疾病 。
从减肥整体上来看阳陵泉穴的位置,它在小腿上,膝下三寸也是多肉的地方,又暗合“以肉治肉”的理论 。
小结一下:减肥第一要减气:委中放血拔罐、膝下三阴经所过处青筋点刺 。
第二要减湿: 腕骨、公孙、支沟、关元 。
第三要减肉:
上三黄、阳陵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