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 。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 。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邪热极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由阳转阴 。
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正气恢复,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为由阴转阳,病情好转 。此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 。
三、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根据上述之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 。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 。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 。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
(三)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 。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 。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 。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
另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 。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 。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
(四)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阴阳是诊断的总纲 。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 。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证(阴),从疾病发展趋势来自看:实证(阳)虚证(阴) 。总之,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属性 。
(五)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从治疗上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就是治疗的基本出发点 。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 。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 。
临床上借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临床具体用法:①阳虚和阴胜则寒,治法:寒者热之(用热药);②阴虚和阳胜则热,治法:热者寒之(用寒药);③正气不足,治法:虚者补之;④邪气偏胜,治法:实者泻之;⑤阴不足、阳偏亢,治法:滋阴潜阳;⑥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滋阴助阳(阴阳双补) 。
- 孩子的相貌是谁的遗传大
- 吸烟是怎么影响优生优育的
- 血珀价格如何 血珀值钱吗
- 妇科内分泌检查项目
- 开空调可以赶苍蝇吗
- 冬奥会有开幕式吗
- 碳水是150克什么概念
- 环岛路口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 不挑食的孩子更聪明
- 宝宝晚上睡觉醒的次数多,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