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七夕节是闺蜜节吗( 三 )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经烤制而成 。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 。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
5.古代情人节到底是七夕节还是元宵节
七夕节在如今依然被称为中式情人节,可是在古代,七夕节则是被称为“乞巧节”,女子们会在这一天准备一只蜘蛛,希望它能在盒子里结网,一次来祈求自己心灵手巧 。而古代的情人节则是更多地体现在“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
元者,头也,初也,第一的意思 。宵者,夜也 。我们马上就要迎来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
这一天,普天同庆!大家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 。
那时的女子,平时都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婚姻大事,只能盲婚哑嫁,由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像杜丽娘一般,整日感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能在梦里想想柳梦梅 。
那时的男子,最爱对月抒怀,一心想着功名富贵、红袖添香 。比如贾雨村,心里想着偶然回看他几眼的娇杏,自作多情地认作是“巨眼识风尘”,口里却只能吟些“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功成名就之后,方才抱得美人归 。
娇杏因是丫环,所以没太多防闲,因此才被贾雨村看到 。正经的闺阁小姐,多是庭院深深阁几重,根本不让外面的男子见到的 。韩寿如果不是身手矫健,善于飞檐走壁,想要窃玉偷香,纯属痴人说梦 。
每年,有且只有那一天,年轻女孩可结伴游玩 。单身汪们早早吹起了冲锋号,收拾打扮停当,便开始在香车宝马、花灯笑语中穿梭寻觅,大肆海选心上人 。
女孩儿们,又何尝不小鹿乱撞,渴望着一次浪漫的邂逅!一个个美钗华服,秋波流转,笑语盈盈!只想遇一潘郎,引他上前相认,续那前世尘缘!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作里再现了元宵灯会上的大型相亲会 。春风吹暖,烟花绚烂,吹落如繁星,飘散似细雨 。大路两旁,香车宝马,人潮熙攘,闺秀佳丽,骋目盈怀 。耳畔眼际,凤箫传情,玉壶辉耀,狮舞龙飞,热闹非凡 。
尽态极妍,美不胜收,目不暇给!心中偏爱那一人,装饰美丽,面容如画,更兼姿态纤巧,声娇语媚,幽香盈袖,动人心肠!只是秋波那一转,便隐入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