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粉瘤是怎么形成的

1.粉瘤是怎么形成的?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主要由于毛孔排泄管阻塞,毛囊被逐渐增多的油脂填充膨胀所形成的囊肿 。是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可以几十年没有明显变化,但有时会突然在几天内增大到几十倍,还发红 。有时会破溃,流出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很臭!突出于皮肤表面,多发生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颜面、胸背等处,没有感染时,患者没有不舒服 。
肿物呈球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大小不等,小者数毫米,大者近10厘米 。

背部粉瘤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中心部位有针头大的黑点,蓝黑色,像针头粉刺,可挤压出豆腐渣的东西,内容物是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常有腐臭味 。推挤大多可以暂时性消除,但很快又长起来,而且推挤容易引起增大,还有可能引起感染,最好的方法是切掉,但表面那层薄薄的囊壁一定要取出来,不然容易复发,手术很简单,不需要住院,一般几分钟可以完成,除非巨大的囊肿!
背部粉瘤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引发皮脂腺排泄管堵塞的原因有哪些?
皮肤清洁不到位:皮肤表面灰层、汗液、油脂等没有及时清洁,放任不管,导致毛孔堵塞,皮脂腺分泌的“废弃物”无法排出皮肤表面,就只能堆积在皮下,形成脓包 。常出现在闷热环境中,长时间坐着开车的司机,无法及时清除赃物或汗液,造成毛孔堵塞;炎热天气,外出暴晒做工的人员,忽视防晒和皮肤清洁,导致粉瘤出现 。
一是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多洗脸,多运动,多流汗,多喝水,少吃油腻的食物,使皮脂腺开口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 。
背部粉瘤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二是面部皮肤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引起面部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潴留,促使皮脂腺囊肿形成 。
三是不挤面部皮肤疖等 。
2.粉瘤是由什么引起的?怎么预防呢?
首先明确是不是粉瘤,因为粉瘤和表皮囊肿及皮样囊肿、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很相似 。
1 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发生于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如头和背部中线区 。形成原因为开口阻塞,皮脂腺分泌物无法排除,属于潴留囊肿 。应手术治疗为主,个别轻微的可以开口帮助皮脂腺排除能缓解症状,伴有感染的手术后需抗炎治疗 。预防:勤洗护,尤其是运动后;不挤压,避免、感染 。如多发的,比如呈群聚状分布,则需和多发性脂囊瘤鉴别 。
2 表皮囊肿 :通常为外伤后表皮成分包埋后引发,内为角化物,囊壁为鳞状上皮,无皮脂腺成分,其成分起源于外毛根鞘外口部分 。
四肢及外伤部位多见,治疗也是手术切除 。
3 皮样囊肿:多见于身体中线部位,头部也多见,与周围组织通常粘连 。手术治疗为主,复发几率大 。起源于外毛根鞘开口以下部位 。
【背部粉瘤是怎么形成的】4 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 较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多可见继发肿瘤 。囊壁为外毛根鞘细胞,可见基底层样结构,囊内上皮可见嗜酸性变 。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复发率高 。
3.粉瘤是怎么引起的?
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外口阻塞所形成 。多发生在头部,其他部位的真皮,皮下组织内也可发生,皮脂腺囊肿未感染时应带囊壁完全切除,残留囊壁会复发 。合并感染时,可先用抗菌药物,化脓后需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