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瘊子的偏方和土方有哪些( 三 )


3.瘊子能有什么偏方或土办法根治
瘊子
“寻常疣”(寻常疣有几种特殊类型 , 即丝状疣、跖疣、指状疣)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瘊子”等 ,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好发于面部及手背 。初期在正常的皮肤上 , 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 , 逐渐发展成黄豆大小 , 甚至更大的刺状突起;边界清楚 , 表面粗糙干燥 , 呈乳头样增生 , 高低不平 , 强行剥离易出血;数目不定 , 初起时为一个 , 因自身 , 接种以后逐渐增加为数个甚至数十个之多 , 正常肤色质地较硬 。
寻常疣有几种特殊类型 , 即丝状疣、跖疣、指状疣 。疣体呈细丝状突起 , 顶端角化者称为丝状疣 , 好发于颈部眼睑 , 常单发 。有的疣体表面呈参差不齐的指状突起称为指状疣 , 多发于面部 。发生于足底及足边缘的寻常疣称跖疣 。
西医认为寻常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 。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所致(亦有自身接
触) , 外伤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
西医治疗寻常疣方法有:
(1)以局部治疗为主 。
5%的5-氧脲嘧啶软膏外用 。
(2)争光霉素损害内注射 。
0.05%-0.1%争光霉素用生理盐水溶液或2%普鲁卡因溶液作
局部损害内注射 , 据疣的大小注射0.2-0.5ml每周一次 。
(3)数目少者可选用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 。
(4)抗病毒药物治疗 。
上述方法疗效不甚理想 , 治愈率不高 。只治其标而不治其本对致病病毒无可奈何 , 易复发 。
中医认为寻常疣的病因为:肝失濡养、失其藏血之功 , 导致血枯生燥 , 经发于肌肤 , 复
遭风毒之邪相乘 , 而致血瘀、肌肤不润所致 。
中医治疗寻常疣常用方有:
(1)内治法 。方药:
丹参30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莪术10克、生牡
蛎30克、紫草10克、马齿苋30克、大青叶30克 。功效在于:养血润燥 , 化淤解毒 。
(2)外治法 , 方药:
木贼30克、香附30克煎水泡洗患部 。
4.有没有制疗瘊子的偏方(要简单一点的)!!!!
瘊子
又叫做跖疣 , 它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 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 , 从而越来越多 。由于足底每天受力 , 再加上鞋的摩擦 , 所以跖疣非常容易自身接种传染;并且由于摩擦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 , 给治疗带来困难 , 很难一次根治 。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光和外用药物 。冷冻需要连续多次 , 每两周一次 。激光容易残留部分 , 导致复发 , 因此不首选 。如果非常多 , 可以用水晶膏和思可得等化学制剂来腐蚀局部皮肤 , 从而治疗 。浅层X线放射治疗也有效 , 但现在很少有医院开展此业务 。
但同时民间有很多小偏方 , 贴两个试试看看 。
1、试着将蒜瓣切成小块 , 用以擦抹患处 。先是猴子表面出现干痂 , 最后至完全脱落.
2、取数十粒枸杞浸泡白酒中 , 月余后 , 用枸杞沾酒涂在瘊子上 , 每天坚持数次 , 健忘者可家里、单位都预备药液 , 轻者数日就好 , 重者几周痊愈 , 且不痛不痒 。
3、用手捏住螳螂颈部 , 使它的嘴对准瘊子 , 它马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 很快瘊子就被它吃掉 , 当然要流点儿血 , 但不疼 。这时用清水对伤口进行冲洗 , 并用纱布擦掉血迹 , 几分钟后不再流血 , 两二天伤口就会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