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为什么起水泡( 三 )


夏季潮热好发,秋后可不治自愈,易反复发作持续数年 。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没有特效方法,生活中要忌食辛辣、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吸或不吸烟,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洗衣粉、洗涤灵洗手 。出现水疱不要挑破,更不要撕皮 。局部治疗以收敛止痒为主如:炉甘石洗剂、5%的福尔马林或1%乌洛托品、痱子粉等 。水疱明显可用0.5%醋酸铝溶液或5%明矾液浸泡或湿敷 。
瘙痒明显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去炎松、复方康纳乐霜、支洛松等 。如以红斑、脱屑、皲裂为主,可用10%尿素霜、硅霜、维生素E霜、水杨酸软膏外涂,每月1~2次 。全身治疗可用抗组胺药、维生素B1、B2、A、E 。若皮疹数量多、自觉症状明显可短程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天3次,连服5~7天后症状减轻 。中医治疗汗疱疹有何特点? 汗疱疹不仅影响手部美观,而且常因瘙痒影响患者生活 。
严重者可继发感染,出现手部的肿胀,疼痛 。由于本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所以西医尚无满意的疗法根除之 。中医治疗本病有很久的历史,早在明代就称之为“蚂蚁窝” 。由于表现为深在水疱为主,所以应属湿邪偏盛 。中医的治疗是多方面进行的 。
(1)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 。治宜清热除湿法 。药用:
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 。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 。治宜健脾除湿法 。药用:
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白扁豆10g,车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药30g,冬瓜皮60g 。水煎服,每日1剂 。
(2)外治法 根据本病以湿邪为主的特点,可用收湿敛疱法:王不留行60g,明矾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次5分钟,日2次 。
(3)饮食疗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湿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 。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
(4)其他 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怀畅达,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 。汗疱疹和手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鉴别 手癣俗称鹅掌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患了手癣会常常感到瘙痒,手部皮肤还会出现丘疹、水疱、红斑和脱屑 。初起为小片,随后损害逐渐扩大,界线清楚 。
时间长了,手部皮肤会变得粗糙、干燥、增厚,还可伴有皲裂和出血 。但是如果出现手痒、脱皮等症状,能不能说就一定是手癣呢?当然不能,还有很多皮肤病都可以见到手痒、脱皮的症状,如湿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应仔细鉴别,否则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湿疹多发生在手掌心,且双手对称 。皮损呈多形态,可见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等同时存在,常以其中二至三种为主 。
病情变化与季节关系密切,与饮食和休息也有一定关联 。如果双手掌接触水和肥皂等刺激会加重损害 。真菌检查为阴性 。汗疱疹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于春夏之交发病,入冬自愈,主要见于青年人 。皮损也是对称分布,以水疱为主,成批发作,可见于手掌面、指侧面和指端,水疱干涸后脱皮,露出新生皮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痒感和灼热感 。
本病发生与出汗不良或过敏反应有一定关系,损害处真菌检查为阴性 。接触性皮炎是因接触了引起过敏的物质后引起的,是皮肤的过敏反应,有明显的接触史 。皮损发生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形态较一致,多以红斑、水肿为主,严重者可见水疱、大疱等 。脱离接触物后可逐渐消退至痊愈 。局部真菌检查为阴性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一种表浅的掌跖部角质剥脱性皮肤病,常伴有局部多汗,易于暖热季节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