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触手足口怎么办

1.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该怎么办?

孩子接触手足口怎么办

文章插图
1. 阿昔洛韦 治疗剂量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韦5~10 mg/(kg·d),3次/d 。
2.更昔洛韦 治疗剂量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疗程3~5 d 。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 。
3.干扰素:治疗剂量为100万IU肌肉注射,
1次/d 。可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 。
4.利巴韦林:治疗剂量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3次/d,疗程3 d;或者口利巴韦林含片1/4~1/2片,4次/d 。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 。
【孩子接触手足口怎么办】配合治疗药物:思密达的有效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 。
2.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啊?
能,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比较好``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传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患儿疼痛难忍,时时啼哭、烦躁、流口水,不能吃东西,尿黄,重者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 。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孙主任提醒,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 。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 。治疗上可采用口服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或用抗病毒药膏涂抹患处,消炎止痛 。尤其是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 。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
因此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和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可回幼儿园或学校 。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时到医院加强治疗 。中药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综合征,简称“手足口病” 。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传染病 。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又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 。
一般3-11月为发病季节,6-8月为发病高峰 。任何年龄均可患此病,但以1-4儿童为多见,约占病人数的85%-95%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 。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 。
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 。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