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油是越用越稀还是越用越稠

1汽车机油是越用越稀还是越用越稠
汽车机油粘度变化有「周期性」加注到发动机内部的润滑油,其粘度会分为两个周期进行粘度调整 。知识点:汽车机油的作用不仅仅是润滑,还有清洁防腐 。通俗的解释是机油具有“油泥”的清洁能力,油泥是内燃机在冷启动和升温阶段产生的积碳形成的 。积碳的核心物质是胶体、游离碳粒和空气体中的杂质,形成的油泥自然会是胶体,过多附着在曲轴箱内壁和油道上会影响润滑和散热 。(下图为正常运行时漏气导致污泥形成的过程)第一周期新机油粘度因油泥而提升机油的主要任务是润滑和清洁 。清洁的是曲轴箱和油道中的“油泥” 。这些油垢溶解到一定程度后,会沉淀或与机油混合到一定程度;油润滑基于油泵增压 。当油泵从底部泵送机油时,会将这些油垢与机油混合,并将其送入油道 。一旦溶解,就会改变油的粘度标准 。知识点:第一个循环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机油的清洁能力很强,内燃机机体内部的油泥会很快溶解 。而且,污泥的形成不会中断 。只要车辆继续正常使用,从冷启动到热机的每个阶段都会形成积碳 。窜气是内燃机的正常运行状态,所以油泥不断形成,机油粘度会慢慢增加,但达到阈值后会开始降低 。第二周期剪切作用_机油分子链的变化内燃机以燃烧为基础,燃烧产生的热能会推动活塞上下往复运动 。但是与活塞连接的连杆并不是绝对垂直的,会造成活塞侧更大程度的磨损油膜 。这个动作可以理解为气缸壁的正常抛光,同时也是油中不可见分子的过度挤压(挤压/剪切) 。如果石油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发生什么?答:机油的大分子链会逐渐中断 。说白了,大分子变成小分子,会降低机油的粘度 。虽然不断形成积碳造成的污泥,但机油的清洁能力毕竟有限;假设一个完整的合成机油可以使用1万公里,那么它在5000公里的时候清洁能力会明显下降,在8000公里的时候可能会非常差 。此时油泥无法有效清理,油粘度几乎停止增加 。此时分子链不断被剪切,油的粘度会开始降低 。总结:机油(润滑油)的粘度总是会在两个循环中发生变化,更换后会在同一个循环中开始演变 。因此,即使机油的性能会下降也不用担心,因为机油的能力是通过定期更换机油来不断更新的,以供参考 。2汽车机油有哪些
【汽车机油是越用越稀还是越用越稠】合成机油中的酯类是合成机油中的一种 。目前按照基础油来说,合成机油可以分为三类合成机油,PAO四类合成机油,以及酯类五类合成机油三类 。合成机油中的酯类是我们普通民用车辆很少接触的一类,最常见的是三类合成机油和四类PAO全合成机油 。酯油 。为什么我们和民用车的接触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合成机油中的酯类不适合民用汽车 。合成机油中的酯类是以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为原料,经合成工艺加工后成为酯类合成基础油,再与添加剂进行调配而成 。动物油和植物油具有天然优异的润滑效果,是不可多得的润滑油原料来源 。酯类合成机油具有高温下油膜强度较高等诸多优点,可在发动机高转速下提供强大的润滑保护 。与其他合成机油相比,高温下的发动机动力输出更平顺,噪音更低,因此酯合成机油是赛车和改装车的完美搭配 。合成机油中酯类的缺点也很明显 。由于原料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酯基油的低温流动性不是很好,在低温下润滑效果一般,在寒冷条件下发动机噪音会稍大 。同时,酯基油的一个致命弱点在于抗氧化性差 。虽然在高温下性能良好,但机油衰减很快,通常在3000-5000公里需要更换 。综合考虑合成机油中的酯类不适合家用车,由于抗氧化能力有限,低温流动性一般,合成机油中的酯类更适合高速大功率的赛车和改装车 。毕竟人从赛道上回来就换了,氧气不氧化也没关系 。如果想尝试全酯全合成机油,可以,但是保养间隔需要缩短,不建议在冬季温度过低的地区使用 。目前很多机油品牌都有兼顾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机油配方,即PAO四种基础油加酯类基础油的配方 。PAO基础油的优点是抗氧化能力强 。如果配方好,PAO基础油在合成机油中的使用寿命为1.5-2万公里 。同时PAO的高温抗剪切性和发动机保护性也不弱,整体性能相当不错 。加入一些PAO基础油可以弥补酯基油的弱点,让机油同时兼顾PAO和酯基油的优点,提高机油的应用范围,让家用车也体验到酯合成机油的优异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