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抓狂的幼儿秩序敏感期 父母该如何面对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让人抓狂的幼儿秩序敏感期 父母该如何面对

文章插图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 。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 。内部的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则指向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 。秩序感的表现形态有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意识等 。
幼儿在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1岁~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 。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
【让人抓狂的幼儿秩序敏感期 父母该如何面对】 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岁到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可称之为完美敏感期 。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内化 。到了5岁之后,由于幼儿对秩序关系的感受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入,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感特别关注 。当他们画画时,会注意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比如近大远小等;当他们搭积木时也会注重空间结构的美感,等等 。因此,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审美的敏感期 。
秩序敏感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人生初期出现的秩序敏感期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热爱秩序是幼儿的一个特点 。对于幼儿来讲,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就像呼吸需要空气一般,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快乐意味着一个人对他自己环境里的所有细节方面都能支配 。
秩序感是个体生命中对道德发展有奠基作用的早发性情感,是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源泉,是心灵的某种秩序或结构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和认识外在事物间的规则关系并按照他们所理解的关系来组织和应对周围世界了 。这种对外的秩序感为他们发展出道德意识奠定了基础,因为道德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所建立的各种规则 。正是在秩序敏感期,幼儿开始接受外界给予他们的、渗透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这标志着幼儿接受道德法则的开始,预示着道德的萌芽 。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幼儿在其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的 。秩序敏感期同样如此,如果把握得当,也会为开启幼儿的智慧打下基础 。在人的思维发展起始阶段,智慧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基本的结构成分———秩序关系,这使得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幼儿主要表现为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来应付外界事物,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往,使动作慢慢协调起来 。秩序感会帮助孩子进行初步的思考和逻辑因果的推演 。如果在这一阶段幼儿能够获得良好的秩序感,在之后的运算阶段才会顺利地形成对比、分类、序列等具体的思维形式 。否则,就会为其将来的智力发展埋下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