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剥夺孩子爱玩的权利 玩是孩子的天性

【不要剥夺孩子爱玩的权利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

不要剥夺孩子爱玩的权利 玩是孩子的天性

文章插图
父母生怕孩子落后于人 , 又是请家教 , 又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 , 连双休日也被安排得满满的 。有的孩子只有十来岁就已经考取了好几十种证书 , 这样的孩子已经被无情地打磨成了一台学习机器 。
事实上 , 玩是孩子的天性 , 是孩子的权利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 , 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 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 。”由此可见 , 玩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
玩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融入娱乐 , 必然会事半功倍 。孩子在快乐的时候 , 最易于开放思维 , 接受新事物 。
家长王龙君就巧妙地抓住了孩子的这种特点:
孩子害怕写作文 , 每次老师布置完作文题 , 他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 。有一天 , 他又坐在桌子前苦思一篇作文 , 王龙君凑上前一看 , 才写了一个作文题目“有趣的一件事” 。他想了一会儿后 , 对孩子说:“走 , 我们去玩 。”孩子听了十分高兴 , 马上与父亲准备工具一起去捉黄鳝 。孩子按照父亲的方法 , 好不容易捉着一只大黄鳝 , 兴奋得眼中放光 。有了亲身的体验 , 孩子马上就很自如地写出了一篇饱含真实情感的作文 。
通过一次亲身的体验 , 孩子写出了文采飞扬的作文 。其实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 学习活动与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有联系的 , 我们不能把它与生活、娱乐等相割裂 。热爱学习的孩子 , 也热爱生活 , 也喜欢玩 。父母可以多采取一些寓教于乐或寓乐于教的方式 , 让孩子多元化地吸取新知识 。
玩是缓解孩子压力的最佳途径 。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 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果不会休息和放松 , 孩子精神上的弦绷得太紧 , 就可能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
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一书中 , 有这样一个案例:
初二学生小松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 , 父母工作忙经常出差 , 由爷爷奶奶来“管理”小松 。可小松不服管 , 放学后经常跑出去玩 。后来 , 爷爷天天接送小松上下学 , 而且放学回家后就把他锁在屋里不许出门 , 可是小松的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 , 父母只好带小松去咨询心理医生 , 心理医生建议让小松自由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 但每天必须保证八个半小时的睡眠 。后来 , 小松按照调整了的作息时间进行学习和生活 , 有了适当的玩耍时间 , 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 初三时他的学习成绩已经在班上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