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图中的发生这事怎么着她的( 三 )


[立意提示]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
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
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 。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 。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 。
”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 。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
人们几乎对此问题都感到意外 。
[立意提示]
分析这则材料题旨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 。
第一个人把甲午只看作是纪年的一个标志 。
第二个人把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混为一谈 。
第三个人对甲午印象模糊,认为它不关自己的事 。
这三点内容是材料本身提供的,一般来讲能够说出 。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即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 。由此结论再进一步作系列的思考:
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通过这些思考后,再进一步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通过一层层深入的分析,对材料的题旨就明了了,认识也深刻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偏题甚至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