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图中的发生这事怎么着她的( 四 )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个国家,境内有一眼泉水,名曰“狂泉” 。国内的人吃狂泉的水,没有一个不发狂的 。只有国王不吃狂泉的水,没发狂,言行举止都很正常 。
可是,发狂的人认为国王没有发狂是得了发狂病 。于是,大家商量,一定要为国王治发狂病 。他们冲进王宫,把国王捉住,摁倒在地,用艾火烧,用银针刺 。
国王受不了痛苦的折磨,只好到狂泉舀了一瓢水喝下去 。国王刚喝下狂泉里的水,便发狂了 。
于是,这个国家君臣上下没有一个不发狂的 。大家手舞足蹈,十分高兴 。
[立意提示]
对这则材料、该先读懂它的意思.再用简洁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它的意思是:国人因饮“狂泉”而发狂 。又迫使国王发狂 。然后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国人发狂是不正常因行为,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正常,反而把国王的正常认为是反常 。由此概括它表现出来的一般意义,即不正常的东西如果成为一股潮流就会改变一切 。
再深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要使行为正常、不畸形,只要意志坚定,远离畸形,那么被同化的危险性就小些 。那精神畸形呢?它如果形成一股强大的习惯势力,就具有惊人的同化作用 。它会从思想上、精神上改变人、改变社会,使社会步入不正常的轨道 。可见,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往往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跃进”“文革”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
因此,我们应对这种畸形思想进行持久的、不折不扣的斗争 。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 。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
[立意提示]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
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
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 。
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 。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度 。
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 。
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个农民曾经向一位教授这样问道:“先生,一个聋哑人曾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 。他先把左手中的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用右手做钉锤的样子 。服务员拿出一把锤,他摇了摇头,并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柜台上的两个手指 。服务员拿给他钉子,他点了点头 。这时候,恰巧有个盲人近来 。先生,请你想象一下,他将如何买到一把剪子?”
“噢,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样就可以了 。”教授从容地回答 。
其实,盲人是会说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