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教育( 五 )


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给予爱时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 。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 。例如,晚上洗脚时,父亲可以对孩子说“妈妈辛苦了一天,我给她倒热水,你帮她拿拖鞋好吗” 。
父母一方生病了,另一方可启发孩子去慰问: “你哪里不舒服呀”“想不想吃东西呀”“我给你唱支歌、讲个故事、捶捶背吧”……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学会关心人,体验关心他人的乐趣,从而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养成爱的美德 。
其次是让孩子学会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 。儿童之间,经验与能力相似,兴趣与感情相通,彼此完全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他们既互相吸引与模仿,又彼此竞争与对抗 。父母应该“开放门户”,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孩子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经常往来,友好相处 。例如,请邻居家的小朋友到家中作客 。父母可事先鼓励孩子做“小主人”,让他们想想,客人来后拿什么玩具和他一起玩,拿什么食品招待等 。
再如,当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游戏,自己也想加入,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交涉,并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这样的群体交往,既丰富了儿童的经验,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又可以引导儿童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从而激发儿童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
在与父母、同伴处好关系的基础上,家长还应重视培养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性、慈善性的社会活动,增进他们与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地区人们的交往,关心他人的生活,使得孩子从小就具有平等协作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