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哭怎么回事 多数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哭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现象 , 它融需要的满足、情感的表达、心理和生理防卫及个性特征于一身 。所以 , 宝宝身体不舒服时会哭 , 伤心时会哭 , 害怕时会哭 , 生气时会哭 , 高兴时也会哭 。有些宝宝不但爱哭 , 而且常表现为哭闹 , 哭闹的重点是闹 , 哭只是一种手段 , 哭闹与要挟和情绪发泄相关联 。
因此 , 对爱哭的宝宝 , 决不能采取简单制止的手段 。从生理学角度讲 , 宝宝的哭是一种信号;而从心理学角度看 , 哭又是宝宝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因此 , 只有了解清楚哭的原因 , 才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 “对症下药” , 防患于未然 。
【生理原因】
宝宝不会讲话 , 尿布湿了 , 生病了不舒服等时候会以哭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这种哭声一般较高且持续不停 , 父母要及时给予重视和处理 , 但要区分有时哭声忽高忽低 , 一会儿停 , 一会儿又哭 , 这是一种玩耍式的哭 。如果父母一听见宝宝哭就去抱他 , 喂他吃 , 逗他玩 , 慢慢地 , 他哭的次数就会多起来 。哭成了他引人注意、达到需求满足的手段 。
【心理原因】
合理的需要不但应予满足 , 而且父母还应该在宝宝哭之前就注意到他情绪的波动 , 及时帮助他创造良好的情绪 , 这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但过分地溺爱 , 不恰当地迁就 , 就会使他把哭作为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 。有的父母不善于教育 , 对宝宝不是晓之以理 , 动之以情 , 也不会循循善诱 , 而是用简单生硬的方法 , 这会使宝宝内心产生不满而消极抵抗 , 长此以往就养成了爱哭的习惯 。
【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即宝宝由于神经类型或气质特征不同 , 表现在哭的问题上的差别 。个性倔强的宝宝不大爱哭;性格柔弱者比较爱哭;大大咧咧的宝宝不易动感情;情感比较细腻、富于同情心的容易落泪 。这些都受遗传、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的影响 , 没有好坏之分 。父母可根据宝宝的特点因势利导 , 发挥他的特长 , 这样爱哭的宝宝也会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
【病理因素】
有些儿童期和少年期的神经症和精神障碍的表现也是爱哭 。如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可表现为幼儿阵发性的哭闹 , 并伴有怪异的动作或神志恍惚的表现 , 发作过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此外 , 儿童分离性焦虑、儿童恐怖症、儿童抑郁症等也有爱哭的表现 。但这些情况下哭的表现与一般孩子区别很大 , 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
一旦形成了爱哭的不良习惯 , 父母要根据上述线索及时查找原因 。临床观察发现 , 宝宝的绝大多数哭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 其有效防治办法有:
【建立健康的心理反应模式】
父母对宝宝的疼爱与关心不应只停留在对他的生理需要的满足上 , 更重要的是满足他的心理需要 。就我国儿童而论 , 特别是独生子女 , 生理需要不但可以得到满足 , 而且有许多剩余 , 因此关键问题是心理需要的满足 , 即孩子的交友、游戏、自尊等需要 。所以 , 父母要建立民主型的亲子关系 , 尽量满足宝宝的心理需要 , 特别是在2~5岁和12~15岁这两个反抗期时更要注意 , 防止他以哭作为实现需要的手段 。对两三岁的宝宝来说 , 要让他尽量畅所欲言 , 讲出自己的合理需要 , 对不合理的需要也要让他明白不能满足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