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历故事 传说故事

1.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1、来历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
2、传说
传说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给人间带来旱灾 。后羿射下9个太阳,挽救了苍生,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 。后羿舍不得吃,交于妻子嫦娥保管 。后羿的一个门徒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
当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长居于此 。后羿心痛不止,于每年八月十五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
3、故事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

中秋节来历故事 传说故事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中秋佳节,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
2.中秋节的由来和故事是什么?简单写一下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3.中秋节的来历?神话和历史都要!详细点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