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批评方法 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就算一个孩子再听话,总是有做错事的时候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有些父母采取的对策往往不是责备就是打骂 。结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用对方法 。那么,怎么批评孩子——尤其是女孩——才是正确的,才不会有反作用呢?如下的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错误的批评方法 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文章插图
1.轻声细语地批评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很多父母的第一个反应通常就是大声对孩子嚷嚷,让孩子一听到就觉得反感 。如果父母能够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则更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能让孩子把父母所说的话听进去 。这种低声的教育往往会比大声训斥的效果更好 。
2.沉默是对孩子最大的惩罚孩子做错了事情,在她的心中总会担心父母会责骂自己 。如果父母的反应正如孩子所想象的那样,把她大骂一顿,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个时候,孩子对于父母的批评也会不以为然 。但是,如果这时候父母保持沉默,那么,孩子的心理反而会出现紧张的感觉,觉得不自在,进而就会反省自己的错误 。
3.对孩子的批评要适可而止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可以对孩子做适当的批评,但是不可以太过 。
如果孩子只不过是犯了一个小错误,父母就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一顿 。那么,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反正怎么样都要挨批”的想法 。长此下去,孩子慢慢地就会把错误放大 。
4.对孩子实施“亲情攻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是非常有爱心的 。如果父母不停地批评孩子,就会把孩子心底的爱心给磨平,孩子会照样犯错 。如果父母能够不直截了当地批评孩子,而是把孩子的善良和爱心调动起来,这样反而可以让孩子改正错误 。比如,有一个孩子总喜欢在放学之后和别的孩子打架,父母怎么说都不听 。后来有一天,妈妈对他说:“如果你再跟别的小朋友打架,妈妈就会担心你被别人打伤 。妈妈总是担心,心里就会落下病根,身体就会慢慢变得不好 。”孩子害怕妈妈的健康会因为自己的不听话而变得不好,于是从此以后就不再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 。
5.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她的爱可以感化一切,尤其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 。孩子虽然有时不听话,甚至什么事都和父母对着干 。但是,孩子不是草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孩子的内心也是存在着爱的 。如果孩子会不顾父母的感受而一味地犯错,那可能是因为她觉得父母不再爱她了,所以就没有必要顾及到父母 。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她的,并且爱得很深、很深,那么孩子就会用爱来回报父母 。
有一个孩子有着非常叛逆的性格,不管什么事都要和父母产生不同的意见 。对于孩子的叛逆,父母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但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有一天,孩子无意中发现了妈妈所记的育儿日记 。本来,对于父母的东西她是不屑一顾的,但是这是和自己有关的东西 。于是,她翻开了日记 。孩子发现,日记中记录着自己成长的一点一滴 。从自己出生时父母的喜悦,到自己得病时父母的恐惧,以及父母对自己美好的期望,这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了日记本中 。孩子看着看着,慢慢地入了神,慢慢的眼中有了泪 。
终于,她合上日记本,来到了父母的房间,郑重地向父母道歉,并且保证再也不惹父母生气 。
6.让孩子换位思考孩子惹了祸之后害怕遭到父母的责骂,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以此来逃避父母的责骂 。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给孩子讲什么大道理,硬让孩子承认错误 。父母可以在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时候问孩子:“如果你是那个人,你该有什么解释?”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个人,会说些什么呢?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发现,其实自己也有错误,并且可以让孩子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