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行为是什么

1.什么叫染色体行为?

染色体行为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吗?如果是: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分裂形式 , 连续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了一次 , 结果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
减数分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
第一次减数分裂分开了同源染色体 , 第二次减数分裂分开了姐妹染色单体 。
具体过程:
1、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了复制(即每条染色体都是由两条着丝点相连的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
2、细胞进入分裂期 , 第一次减数分裂 , 分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前期比较复杂 , 又分为细线期(染色质开始螺旋化,变短变粗)、偶线期(染色质进一步变短变粗 , 同源染色体纵向靠拢 , 平行排列 , 即联会)、粗线期(染色体继续变短变粗 , 每条染色体分裂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 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 , 形成四分体 , 又叫双价体)、双线期(染色体继续变短变粗 ,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 , 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互排斥 , 会出现染色体交叉现象 , 交叉可能伴随着基因的交换 , 导致出现重组型的配子)、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最短最粗 ,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向赤道板移动 , 纺锤丝开始出现)五个阶段 。
中期:核仁核膜消失 , 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 纺锤丝与着丝点相连 , 并将同源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牵引 。后期: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完全分开 , 继续向两极移动 。末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被拉到两极,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 形成两个子细胞(次级性母细胞) 。
3、第二次减数分裂 。次级性母细胞的染色体没有经过复制就在赤道板排列 , 然后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点分离 , 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 , 并被拉向两极 , 重新出现核仁核膜 , 每个次级性母细胞又分裂成两个性细胞 。
经过这样的分裂过程 , 一个细胞分裂成了四个子细胞 , 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原来的一半 。保证了有性繁殖过程中 , 个体细胞染色体数的恒定 。
2.什么是染色体?
什么是染色体??
--------------------------------------------------------------------------------
专家回答: 指经染料染色后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一种细胞器 。在细菌中 , 染色体是一个裸露的环壮双链DNA分子 。在真核生物中 , 当细胞进行分裂期间染色体呈棒壮结构 。染色体的数目是随物种而异 , 但对每一物种而言 , 染色体的数目是固定的 。染色体是由线性双链DNA分子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 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就分藏在每条染色体中 , 所以 ,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 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
一个细胞里的全部染色体也就包含了这个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
■什么是基因?
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 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 , 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 , 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
基因一词通常指染色体基因 。在真核生物中 , 由于染色体都在细胞核内 , 所以又称为核基因 。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基因则称为染色体外基因、核外基因或细胞质基因 , 也可以分别称为线粒体基因、质粒和叶绿体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