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此一语 , 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 , 不然 , 安能凉血、乌须发 , 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 , 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 , 尤当推而广之 , 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
[5]
《本草新编》:蒲公英 , 至贱而有大功 , 借世人不知用之 。阳明之火 , 每至燎原 , 用白虎汤以泻火 , 未免太伤胃气 。盖胃中之火盛 , 由于胃中士衰也 , 泻火而土愈衰矣 。故用自虎汤以泻胃火 , 乃一时之极宜 , 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 。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 , 但其气甚平 , 既能泻火 , 又不损土 , 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凡系阳明之火起者 , 俱可大剂服之 , 火退而胃气自生 。
但其泻火之力甚微 , 必须多用 , 一两 , 少亦五、六钱 , 始可散邪辅正耳 。或问 , 蒲公英泻火 , 止泻阳明之火 , 不识各经之火 , 亦可尽消之乎?曰 , 火之最烈者 , 无过阳明之焰 , 阳明之火降 , 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 。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 , 而各经之火 , 见蒲公英而尽伏 , 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 , 亦无不可也 。或问 , 蒲公英与金银花 , 同是消痈化疡之物 , 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 , 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 , 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 。
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
[5]
《医林纂要》:蒲公英点能化热毒 , 解食毒 , 消肿核 , 疗疔毒乳痈 , 皆泻火安上之功 。通乳汁 , 以形用也 。固齿牙 , 去阳阴热也 。
人言一茎两花 , 高尺许 , 根下大如拳 , 旁有人形拱抱 , 捣汁酒和 , 治噎隔神效 。吾所见皆一茎一花 , 亦鲜高及尺者 , 然以治噎膈 。
[5]
《本草求真》:蒲公英 , 入阳明胃、厥阴肝 , 凉血解热 , 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 。缘乳头属肝 , 乳房属胃 , 乳痈、乳岩 , 多因热盛血滞 , 用此直入二经 , 外敷散肿臻效 , 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 。
《本草正义》:蒲公英 , 其性清凉 , 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 , 可服可敷 , 颇有应验 , 而治乳痈乳疗 , 红肿坚块 , 尤为捷效 。鲜者捣汁温服 , 干者煎服 , 一味亦可治之 , 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
《本草图经》:敷疮 , 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
[4]
《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 , 消恶肿结核 , 解食毒 , 散滞气 。
[4]
《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 , 疥癞癣疮;祛风 , 消诸疮毒 , 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 , 治五淋癃闭 , 利膀胱 。
[4]
《本草新编》:蒲公英 , 味苦 , 气平 。入阳明、太阴 。溃坚肿 , 消结核 , 解食毒 , 散滞气 。
[4]
附方:
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 , 忍冬藤同煎浓汤 , 入少酒佐之 , 服罢 , 随手欲睡 , 是其功也 。(《本草衍义补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