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塑化剂侵害孩子的健康( 二 )


台湾媒体报道,部分不良企业在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也使用塑化剂 。但据6月1日媒体报道,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介绍,在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之中,已将6类塑化剂列为禁用成分 。去年年底,药监部门在市面上部分知名品牌化妆品中没检出塑化剂,但为保险起见,新妈妈、准妈妈们别太贪靓,免得间接伤害宝宝 。
多喝水,助排出
万一孩子已经接触了塑化剂,还有办法补救吗?黄儒强教授说,对于小量的塑化剂,人体的内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比如,对一个60公斤的人而言,一天摄取1.2~8.4毫克的塑化剂,是能通过代谢系统,自行排出体外的 。但因为人体需要通过肝脏解毒,所以,如果长期地小量摄取,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根据海外实验报告,人体每天食用10公升含有DEHP15ppm(百万分之)的饮料,长期下来才会有生殖器官疾病 。
反而来说,大家只要不是持续大量摄取这类物质,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影响是较低的,不用特别担心或去做检查 。如果怀疑自己吃了有此危险的食品,建议你多喝水,增强体内循环,加速塑化剂的排出 。
但内分泌专家梁立阳提醒道:“持续不断地小剂量接触塑化剂,比一次性大剂量地接触,造成的危害还更大!”这提醒大家,食品安全,注意塑料的正确使用方法、购买合格产品是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一种习惯的 。
○医师提醒
男童阴茎小如“田螺”得看病
在百姓眼中,塑化剂似乎已成“无处不在”之势,有研究称,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塑化剂的伤害 。又有研究说,孕妇血液中的DEH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发生阴茎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下降不全等症状 。这让不少父母暗暗担心,孩子的健康是否已经受到损坏了?
那么,孩子有哪些健康信号,家长需要特别警惕呢?“孩子出现性早熟、性发育不全,是否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这很难判断 。也不存在专项的检查手段,表明性发育异常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 。”儿科内分泌专家梁立阳说 。因此,家长能做的是及早发现孩子的身体异常,快快求医治疗;以及在孩子的食物、玩具、接触的塑料制品上把好关,并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
男童:留意细小阴茎
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丸小、阴茎短小、发育迟缓等 。梁立阳说,这个问题在孩子在6个月内大,以及青春期的时候较容易被发现 。“新生BB如果阴茎很细小,像个小田螺,明显跟同龄孩子有差异,这就是个异常的信号 。临床的检验标准就是6月龄大儿童的阴茎小于2厘米 。”但是,不少家长、缺乏经验的医师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长好,造成了误诊;另外一个容易被发现的阶段是男孩的青春期(约为10~20岁),迟迟未见孩子有发育迹象,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
女童:留意乳房发育
塑化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 。梁立阳提醒道,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 。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 。此外,女童提早出现男性性发育特征,如阴部有毛、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也是性早熟的表现之一 。
【警惕塑化剂侵害孩子的健康】 性早熟很复杂,分类、症状、病因分类都极多,有些为“假性”有些为“真性” 。家长可不能存有“观察看看”的心态,能做的要快快带孩子就医,找专业的儿科内分泌专科,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