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肚子肥 更易被脂肪肝“青睐”


孩子肚子肥 更易被脂肪肝“青睐”

文章插图
近年来 , 随着儿童肥胖率的快速升高 , 儿童脂肪肝患者越来越多 , 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对1500名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 , 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检出率达10.2% , 是正常体重儿童的51倍 , 严重肥胖儿童中的检出率则高达40%以上 , 而表现为大肚子的“苹果型”肥胖儿童几乎无一幸免 。一、腹型肥胖儿童易患脂肪肝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 ,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肥胖人群之所以容易得脂肪肝 , 或说脂肪肝患者中肥胖的人居多 , 是因为人一旦肥胖 , 血液中的脂肪酸就会大大增加 , 并不断运往肝脏 。健康的肝脏可以将脂肪酸与磷酸、胆碱结合 , 转运到体内其他部位;若肝脏功能受损 , 代谢紊乱 , 一些原本应转化的物质就成了脂肪 。腹型肥胖(大肚子)的儿童更容易患脂肪肝 。不考虑年龄和性别 , 腰围除以身高的比值为0.46是腹型肥胖的警戒值 , 超过0.48即可判定为腹型肥胖 。这时出现血脂超标和脂肪肝的风险极大提高 , 需要到专业医院进行相关检测和健康评估 。检测内容包括:血脂、肝功能和B超 , 专家会根据检测结果给出诊治处方 。二、患脂肪肝会致多种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 肝脏在人体中又承载着大量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 , 因此脂肪肝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 。大量脂肪长期堆积在肝细胞内 , 会使肝脏的血液、氧气供应及自身代谢受影响 , 正常肝细胞被挤压变形 , 大量肝细胞充血水肿 , 炎症浸润及坏死 , 严重影响肝脏和其他相关脏器的功能 , 可引起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及心功能受损等 。1、轻度脂肪肝也是有征兆的 , 譬如容易疲劳、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恶心、嗳气等 。中度或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隐痛、左肩及背部酸痛发胀等症状 。医生检查可发现患儿肝肿大 , 少数有轻度黄疸及蜘蛛痣 , 需要通过B超检查来确诊 。2、黄疸是一种因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 , 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分发黄的症状 。3、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 。外形酷似蜘蛛 , 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及胸部 , 亦有其他部位出现者 。三、合理饮食和有氧运动为肝脏减负早期或轻中度脂肪肝多是可逆的 。减轻体重、调整饮食摄入与需要的平衡 , 脂肪肝可随之改善甚至消失 , 重度脂肪肝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脂肪肝患儿的饮食原则:基本原则为“一适两低” , 即适量蛋白质、低糖和低脂肪 。平时饮食注意清淡 , 不可过饱 , 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 , 在保证正常发育的基础上限制热量的摄入 。给脂肪肝患儿的运动建议:主要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 每周3~5次 , 若身体较胖者 , 应增加锻炼次数 , 每周5~7次为宜 。运动项目包括中速步行(每分钟120步左右)、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做广播体操、跳舞、打羽毛球等 。针对脂肪肝治疗 , 运动强度不能过小 。一般情况下 , 锻炼时心率或脉搏至少要维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 , 但最高心率不宜超过200次减去实际年龄;有氧锻炼每次需要持续20分钟以上才能有效 , 因为运动至少20分钟后人体才开始由脂肪供能 , 且随运动时间延长 , 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越大 , 效果就越明显 , 但持续锻炼时间最长不要超过60分钟 。另外 , 在闲暇时间限制静态活动(例如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等)也很重要 , 应该用需要更多身体运动的事情代替 。四、充足睡眠有利于防治脂肪肝观察发现 , 多数脂肪肝患儿伴有失眠、情绪不稳定、倦怠、乏力等症状 。因此 , 对于脂肪肝 , 尤其是重度脂肪肝的治疗 , 应强调睡眠的重要性 。保证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 , 使肝脏得到更多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的供给 , 可有效促进肝细胞的康复 。为此应注意睡前不要给孩子喝浓茶和咖啡 , 晚饭宜清淡 , 切勿过饱 , 用温水泡脚 , 保持适宜的居室温度等 。另外有研究显示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脂肪肝的发生显著相关 。因此 , 肥胖并有经常打鼾的患儿更应警惕脂肪肝的发生 , 一旦发生脂肪肝 , 应积极治疗睡眠障碍及相关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