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颜色各代表什么( 二 )


1、浅层的肌肤之痧较为鲜红
意味着病症较浅,如亚健康人群出痧通常是红色,比较亮眼 。
2、血肉之痧颜色偏紫红、较深
意味着疾病时间较长,比如月经不调患者的痧色 。
3、脏腑之痧颜色更深
比如肿瘤病人、肝硬化病人在特定脏腑映射区,刮出的痧呈现紫黑色 。
痧象反映的是身体状况,对于判断疾病有帮助 。多次刮后,出痧从紫红色变为淡红色,说明身体情况逐渐好转 。
扩展资料
刮痧六大误区
误区一:刮痧会把血管刮破了,是对身体的损伤 。
不少人拒绝刮痧,觉得它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淤血 。痧确实是从血液中渗漏出来的,但血管并没有损伤 。刮痧停止时,出痧也停止 。说到淤血,也是多虑 。假如人体内出现淤血,会产生疼痛,引起运动障碍 。而刮痧出现痧斑后,不但能减轻疼痛,而且身体运动自如 。
研究证实,痧是从管壁最薄的微血管中渗漏出来的 。微血管是微循环部位的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本身就具有通透性 。
当人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代谢产物潴留、免疫机能异常、炎症与结缔组织病变时,会造成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积聚 。
刮痧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使含有体内毒素的血液从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在皮肤下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痧” 。少量的出痧不仅不会造成组织损伤,还会改善局部微循环 。
误区二:刮痧仅仅是治疗手段 。
很多人只有在发热或某个部位疼痛时才想起刮痧,这就有点小看刮痧的作用了 。刮痧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清洁体内环境,有防病保健、美容养颜等多种作用 。健康的人,微循环正常,刮拭后不出痧;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潜伏病变及已患病的人刮拭后会出痧 。
微循环障碍的部位、程度、性质不同,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亦不同 。刮痧将经脉缺氧、气滞血淤的程度以“痧”的形式呈现在体表,可以让医师直观地了解病变,这就是出痧的诊断作用 。
误区三:没有病的人不能刮痧 。
微循环障碍是亚健康和疾病发生早期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淤、活化细胞、排毒解毒、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特点 。
刮痧疏通经络、畅达气血、激发和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能及时消除隐患,早期发现、治疗潜伏的疾病,避免亚健康向疾病转化,是保持健康体魄、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
误区四:
刮痧一定很疼 。
掌握了正确的刮痧技巧,刮痧是不疼的 。
1、被刮拭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使刮拭部位肌肉放松;
2、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形成的角度应小于45度,刮拭角度越小,速度越慢,疼痛越轻;
3、避免生硬按压,做到柔中有刚;
4、刮痧时不全都用腕力,必要时肘关节、肩关节均可成为用力点;
5、应多种刮拭手法、方法相结合;
6、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
7、每次刮痧不超过30分钟 。
误区五:随便找个工具就能刮痧 。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 。刮痧板的材质应没有副作用,可选择水牛角、玉石、砭石等 。身体刮痧润滑剂选择油剂,面部刮痧选择乳剂,可以有效保护皮肤,提高疗效 。
误区六:什么人都能刮痧 。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包治百病,刮痧也有禁忌症 。诊断不明确的疾病或急性病、危重病患者应交给医生诊治或在医生指导下刮痧 。过度疲劳、空腹或大汗、大出血后不宜刮痧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病人不能刮痧 。
骨折的部位在痊愈之前,也不能刮痧 。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体表不能刮痧 。月经期的女性下腹部慎刮,孕妇下腹部禁刮 。肝肾功能衰竭者也不能刮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