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冠状病毒的口罩( 三 )


《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适用于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仍参照原版指引实施 。
/ 在家里和户外时 /
在家里时,不需要戴口罩 。在户外、公园等地方,建议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无需戴口罩 。在超市、商场、餐厅、展馆/博物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时,需要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在剧场、影剧院、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网吧及乘坐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 乘坐交通工具时 /
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口罩佩戴与否也不同 。骑车、自驾车时,无需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铁、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 特定场所 /
特定场所,如办公场所及厂房车间人员在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作业岗位工作人员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商店、公共交通工具、餐馆、食堂、旅馆、单位社区进出口、企业前台等场所工作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 学校内 /
校园内中小学校人员,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在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无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大中院校人员,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教职员工和学生无需戴口罩;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 医院 /
医院就诊、探视或陪护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养老院、福利院、监狱和精神卫生机构人员,机构内人员无需戴口罩;外来人员、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卫生,佩戴前、脱除后应做好手部卫生 。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 。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
夏季如何安全使用空调
《夏季空调运行管理与使用指引(修订版)》规定了夏季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和住宅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包括全空气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多联机系统)和分体式空调的运行管理和使用要求,与原版相比,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细化技术要求 。
如果是全空气空调系统,开启前要掌握新风来源和供风范围等,加强人员培训;检查过滤器、表冷器、加热(湿)器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对开放式冷却塔、空气处理机组等进行清洗、消毒,有条件时对风管进行清洗 。首选由专业机构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消毒 。有条件时应对送风卫生质量进行检测;保持新风采气口及其周围环境清洁,新风不被污染;新风采气口与排气口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短路 。
在运行中,中高风险地区应关闭回风 。如在回风口(管路)或空调箱使用中高效及以上级别过滤装置,或安装有效的消毒装置,可关小回风 。室内温度调节建议不低于26摄氏度 。如能满足室内温度调节需求,建议空调运行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 。人员密集的场所使用空调系统时,要加强室内空气流动,可优先开窗、开门或开启换风扇等换气装置,或者空调每运行2-3小时须通风换气约20-3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