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岁女婴灌肠退热导致肾衰竭 什么是灌肠退热法( 二 )


除开用药的区别,灌肠退热还可能导致的危害:1、小孩肠道脆弱,容易造成损伤 。因为小孩的肠道非常脆弱,如果操作不规范,轻则损伤粘膜,重则还会导致肠道穿孔 。
2、操作不规范 。因为我国并没有关于灌肠退热的相关教材,国家权威机构也从未出具规范性文件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操作上的问题,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孩子的损伤 。
3、药品类型不统一,剂量不容易控制 。因为对于灌肠退热,国家没有相关教材关于灌肠退热的具体用药和相关剂量的限制,所以就会导致各家用药不一样,甚至有些药品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并且灌肠后一些药物还是会流出来,医生也无法准确判断孩子究竟吸收了多少 。一旦用药过量,就很容易损伤孩子肝脏和肾脏 。
4、过敏反应 。灌肠退烧不像打针那样需要做皮试,对于很多药液通过直肠吸收的方式会不会发生过敏反应都是未可知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
5、导致感染 。因为肠道内含有很多细菌,有可能会随着滴入液体进入肠道深处,造成污染 。如果灌入抗生素有可能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继发性感染而腹泻等 。
所以,对于没有明确技术规范和严格要求用药用量的地区,建议谨慎使用灌肠退热的方法,虽然可能有效果,但是可能发生的危害也有很多 。对于小孩发热的治疗方法还有很多,口服药物、注射药物、物理降温等等很多都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对于孩子发热,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小儿发烧的原因,发烧会不会“烧坏脑子” 。发热只是症状表现,提示身体的某个部位可能生病了,但发热未必就是生病 。引起小孩发热的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感染,就是我们常说的肺炎、感冒之类,或是中暑也会引起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出牙、预防注射、水分摄取不够、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哭闹、蛋白质摄入过多等生理性因素、外在环境影响也会引起发热 。治疗发热,一定要找到发热的原因,才能解决根本,如果一味退烧,过度治疗,反而容易中断人体的抗感染机能,使机体不能有效产生免疫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发热会“烧坏脑子” 。其实,所谓“烧坏脑子”,大多是因为本身的疾病比如脑炎等引起发热,但是一般低中度的发热本身并不会造成脑部的损害,除非是持续超过40℃高烧 。
孩子发热该如何选择治疗:1、当患儿发热不超过38.5℃,且会哭、能玩,哭声婉转,精神状态、胃口、活动都正常,可以暂时不吃退烧药,多喝水,补充维生素,根据是否寒战或出汗,及时增减衣物 。现在不提倡给小孩使用酒精擦浴降温,因为可能会通过肌肤吸收而造成酒精中毒 。可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以微红为适度,利用水的蒸发带走大量的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同时最好不去幼儿园或学校,在家护理,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 。
2、当患儿发热超过38.5℃,且持续高烧不退,或发现患儿的肌肤苍白或紫绀,待体温正常后也出现精神疲软、对周围环境反应降低、难以清醒、动作减少、无微笑、呼吸急促无力、哭声尖细虚弱、关节肿胀、脱水等症状时,就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另外,小于3个月的发热患儿,体温超过38.5℃的36个月患儿及发热伴有寒战的患儿,都需及时就诊 。
【半岁女婴灌肠退热导致肾衰竭 什么是灌肠退热法】发热是我们人体的应激反应,对于孩子的发热,父母不要过于紧张,降温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急着使用灌肠退热等方法,把患儿的体温降到正常范围,这样并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容易导致孩子再次发烧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误治疗 。发热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下来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但并不等于疾病痊愈 。我们要找到病因,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