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岁女婴灌肠退热导致肾衰竭 什么是灌肠退热法

当小孩发烧的时候,相信是很多家长焦急担忧最多的时候,小孩一发烧,家长就慌了,匆匆忙忙的往医院或者诊所赶,害怕多烧一秒就能把孩子烧出什么大病似的,甚至在很多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要求医生用最快的方法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对于很多小县城的家长朋友,相信很多都给孩子使用过灌肠退热的方法,这个退热的方法确实能让大多数的患者迅速降温,但是,对于这个国家权威机构从未出具规范性文件的退热方法,仍会有少数患儿在使用过灌肠退热的方法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导致严重的肾衰竭危及生命 。那么,灌肠退热的方法到底能不能使用?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小孩发热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正确治疗呢?

半岁女婴灌肠退热导致肾衰竭 什么是灌肠退热法

文章插图
半岁女婴灌肠退热导致肾衰竭
半岁女婴灌肠退热导致肾衰竭 什么是灌肠退热法

文章插图
相信很多朋友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180天大的男婴小游突然发高烧,家长便把孩子送往当地村卫生室 。医生诊断后采取中药灌肠的方式,试图给宝宝退烧 。可结果烧没退成,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 。见势不对的父母,果断抱着孩子赶往武汉儿童医院就诊 。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王医师介绍:“孩子送来后心脏、肾脏、包括肝脏的状况非常不好,肝功能上几百,正常的情况下只有几十而已 。”目前,孩子的肾脏功能很难恢复,必须要依靠腹膜透析给他持续治疗,将来宝宝还可能要面临肾移植 。经过治疗的小游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仍需要每次十多个小时的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据医生分析,加重孩子病情的很有可能是“灌肠退烧”所致 。王医师表示,在临床上,像小游这种因灌肠导致肝脏损伤的情况不在少数 。“因为有一些药物通过灌肠治疗一样会进入到血液里面,而且有可能当地使用的是比较大的剂量,就造成了肝脏、肾脏、心脏的损伤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以为灌肠退烧=退热栓,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 。到底什么是灌肠退热?
什么是灌肠退热法:对于灌肠治疗疾病,从中国古代就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枚, 泻汁, 和少许醋, 以灌谷道内”开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中医学认为, 大肠具有传化糟粕 、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 。由于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 对于肺部的疾病,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 , 通过经脉复归于肺, 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 , 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 。所以,通过古人的传承,灌肠治疗运用到现在 。
所谓的灌肠退烧,就是把药物使用针管或者导管通过肛门注入进直肠,以此来达到治疗目的 。现在很多使用的是生理盐水或者是中药液体灌肠,因为盐水本身可以带走部分热量有助降温,另外灌入一些中药,比如很多常用的银黄灌肠剂,这里面就含有金银花、柴胡、黄芩这些中药,具有退热、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按照药理来说,药液经过肠道吸收,确实有退热的功效,能规范操作,把握好药量,对于孩子退热是有好处的 。
如何正确使用中药灌肠治疗:对于中医中药治疗,灌肠治疗同样要通过辨证论治,根据小儿的发热的原因、发热的特点对应治疗 。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灌肠液体一直都是用的同一种液体,有些人使用有效,但是有些反而会加重病情 。小儿中药灌肠治疗我们要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 讲求辨证施治 。例如, 感冒病人如有怕冷发热, 怕冷比较明显, 鼻流清涕, 舌苔薄白, 小便色白等症状, 这是风寒感冒;如果感冒病人有发热怕冷, 发热比较明显, 咽喉肿痛,小便色黄, 舌苔薄黄等症状, 那就是风热感冒 。前者当用辛温解表的药, 后者应用辛凉解表的药 。否则不但无效, 还可能有害 。小儿中药灌肠还要注意各种中成药的功效、使用要点等, 选择用与病情相适合的中成药, 才能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 。如清开灵注射液是由板蓝根、金银花、山栀子、水牛角等 一些寒凉药组成, 其功能是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 用于热病症状 。但中医的热毒并非是西医的感染, 痰也并非病人所咳吐的痰, 所以不可盲目搬用 。再如双黄连注射液, 也是寒凉药组成, 主治热症 。如病人只受点风寒并怕冷, 就不是适应症了 。还有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由温热药 组成, 用于体虚久病、畏寒肢冷、休克等病 证 。如用于体健者或发热病者就是犯大忌了 。正确使用中药灌肠要根据病情开方用药,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根据现在大多数地区来说,这一块还是没有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