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逃家小兔》教案反思( 二 )


2、你知道了什么?
3、推荐孩子读他们两位共同合作的另一部优秀的作品《月亮,晚安》
总结:咱们拿到书以后,不要只看内容,还有留意下书的封面和书本的前面几页,因为这里往往藏着一些重要的信息 。
五、拓展创作
1、师:这个故事太好玩了,就这么结束了挺可惜的,你能学着书中的句子,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试着把这个故事画一画,写一写?
2、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个个都像小作家一样,从你们写的故事中,老师感受到了兔妈妈那份深深的爱,是啊,妈妈的爱,让个原想逃家的小兔,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就像小兔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妈妈总会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保护着我们,不愿意我们受到任何伤害 。
教学反思:
我和我班的同学对《逃家小兔》绘本童话进行了续编,故事的语言普通,都是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并且句式都是“如果你……我就……”,于是我抓住这点,在引导孩子欣赏第一段对话时,结合插图,让他们展开想象,猜想故事中的兔妈妈会怎样回答淘气小兔的话语 。层层推进,让学生观察这些对话的形式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
引出都是提示语在中间,再让学生根据图来说话 。我讲完前面几幅图的故事情节后,便让学生观察图片,猜猜小兔又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又变成了什么? 然后出示“如果你( )”,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 。
“如果你变成( )”,妈妈说,“我就变成( )” 。再结合图画,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妈妈对小兔的爱,从而为这本书奠定了“母爱”的主旋律 。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兔还会变什么,兔妈妈跟着变什么才能找到她 。再用上面的句式来填空 。并进行“开火车”形式进行接话 。没有了图片的约束,学生完全可以放开 。
这个环节由扶到放一步一步既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整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表现良好,而有少部分同学,却不尽人意了 。
1、可能是有的学生没有弄明白我的要求,也可能是学生对于新接触的句式比较陌生 。所以有些学生总是忘了中间的提示语 。
2、一部分孩子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如果自己是那只小兔子会变成什么,而不能变换角色说出妈妈会变成什么,表达还停留在表面,对这些孩子还需要培养他们多听、多想、多练 。
3、学生“开火车”说话的环节,如果在中间加入一个师生合作的环节作为铺垫可能会更好一些,有些学生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