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八大碗是什么菜( 三 )


明初,以徐达和常遇春为统帅的明军南征北战 。徐达、常遇春系回族,其部将亦多回族 。阜阳作为明军的征战要地,派有大批回族军士留守 。因此,现在阜阳还有很多村庄仍保持着编民屯垦的称呼 。比如颍东区口孜镇的白屯,李营等 。
当时,军屯官兵被称为“军籍户”,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 。随着战事的减少,社会的稳定,军屯的回回兵逐渐占籍临清,由“兵农”转为农民 。
不论是元代回回兵,还是明代的回回军籍户,他们均祖居西域,饮食习惯多以牛羊肉为主 。兵备战争期间,回回兵为了适应时间紧迫、行动迅速,方便快捷等军事用餐的特点,他们将穆斯林善于加工肉食的技艺运用到了战争中 。
回回兵预先将牛、羊肉等食物,通过炖、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制品,以备行军打仗之需 。每到军队开饭时,火头兵架锅烧汤,将预先备好的熟制品,用热汤水一浇,便成了一份可口饭菜 。
又据民间传说:回回兵用饭时,每人面前放一大碗饭菜,他们以队为单位席地围聚而坐,念诵“太斯米”,“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孩子啊,以安拉的名义开始,吃你面前的食物 。”(《穆斯林圣训集》),抱碗而餐 。抱碗菜首先在回回兵军队中初现雏形 。
后来,抱碗菜的加工、制作、用餐等方式在回民军籍户中流行开来 。后来,逐渐融进了阜阳回族百姓生活习惯,由席地围坐,再发展成了四方围桌的用餐民俗形式 。
参考资料来源:
4.开封八大碗都是什么菜?
开封八大碗的名字(按传统菜式):芥菜扣肉、腐乳肉、蒸肉丸(蒸狮子头)、蒸鸡肉、蒸鱼块、蒸带鱼、蒸八宝饭(也叫蒸甜饭,这个“甜”是甜蜜的甜)、蒸小酥肉 。这里所说的肉都是猪肉 。
蒸碗儿的用料 。开封地处中原,口味上略微偏重,习惯用酱油、多盐,用生姜、大葱、八角、花椒、料酒、小茴香、豆腐乳、五香粉(现在多用十三香)等传统香料 。主料鲜猪肉、上好的带鱼、新宰的柴鸡、鲜鱼(草鱼、鲢鱼或鲤鱼都可选)、糯米、干枣、冰糖等 。
开封扣碗隆重出场的时候,一般会以四个、六个、八个成对出现,所以,饭桌上也被称为“八大碗” 。
开封“八大碗”
我们开封人对于饮食是最讲究的,说起“八大碗”,我们这里分为汉族传统‘八大碗’,和回族清真‘八大碗’ 。
汉族的八大碗除了饭店一年不间断供应外,家庭制作一般都会放在春节前,我们习惯的称它为“出锅”,遇有大家族“出锅”往往都会集中在一起进行 。
讲究的人家还会在‘出锅’前进行祭灶,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炸好的第一个食材放在火中,当然了如果使用的煤气灶和电磁炉就另当别论了,汉族‘八大碗’以猪肉为主要原材料 。
回族的清真八大碗也是除了清真饭店一年不间断供应外,家庭制作一般也会在春节前制作,另外还会在办事时比如婚丧嫁娶的时候制作 。我们这里的回族‘八大碗’也叫做经堂席,以牛羊肉为主 。
5.农村办酒席中的八大碗指的是什么?
八大碗往往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
清真八大碗 在大厂回族的饮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历史悠久,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究其历史,之所以能发展流传和出名,归纳起来主要因由有二:
其一,这里的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按教规不许喝酒,不饮酒就不用预备炒菜;同时教规教义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任何铺张浪费都是“古那海”(罪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