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粘度1 s标准是多少

1.一米五四的标准体重是多少

全血粘度1 s标准是多少

文章插图
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0-12岁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2+12=年龄×2+8
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 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
成年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公式一
〔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公式二
【全血粘度1 s标准是多少】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最近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这一计算方法,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
由于人的体重与许多因素有关,不同人体之间有差异,在同一天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加之所处地理位置(如地心引力的原因)、季节、气候、自身情况的不同,对体重也有一定影响,因而很难完全符合标准体重 。也就是说,难以用一个恒定值来表示,而应当是一个数值范围,我们把这个数值范围称之为正常值 。
一般在标准体重±10%以内的范围 。超过这一范围,就可称之为异常体重 。
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超出部分<20%者称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20%以上,并有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则可诊断为肥胖病 。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0
%一50%,F%超过35%一45%者称中度肥胖病;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F%超过45%以上者称为重度肥胖病 。
BMI体重指数计算法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例如:
70kg÷(1.75×1.75)=22.86
BMI数值
体重指数,男性,女性
过轻:
低于20;低于19
适中:
20-25;
19-24
过重:
25-30;
24-29
肥胖:
30-35;
29-34
非常肥胖:
高于35; 高于34
专家指出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
2.全血粘度与全血还原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
在血液粘度检测中 ,初直接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外,又引入了全血还原粘度 。因为血液粘度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粘度最主要的因素 ,在各种剪切率下,全血粘度随HCT(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剪切率下全血表观粘度随HCT的增高,呈指数增高,在同
一压积时,其表观粘度随剪切率增大而降低 。为了消除HCT的影响,便于比较不同血样的粘度,既引入了全血还原粘度(RV)的概念。全血还原粘度是指红细胞压积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也称单位压积粘度,或定义为单位红细胞压积对全血相对粘度的贡献 。这样使血液 粘度都校正到单位HCT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说明由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的变化(而不是由于红细胞数目的变化)对于血液粘度影响的 大小 。
临床意义:
1 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增高,说明血液粘度大,而且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 质变化有关,有参考意义 。
2 若全血粘度高全血还原粘度正常,说明HCT高(血液稠)而引起血液粘度大,但RBC自身流变性质并无异常 。
3 若全血粘度正常而全血还原粘度高,说明HCT低(血液稀)但RBC自身的流边性质异常(对粘度贡献过大),说明全血粘度还是高,也有参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