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6怎么算等于2( 二 )


还记得令人遗憾的谢克斯吗?他就是历史上最惨痛的教训 。
4、于是,有人想能否计算时不从头开始,而是从半截开始呢?这一根本性的想法就是寻找并行算法公式 。
1996年,圆周率的并行算法公式终于找到,但这是一个16进位的公式,这样很容易得出的1000亿位的数值,只不过是16进位的 。是否有10进位的并行计算公式,仍是未来数学的一大难题 。
5、作为一个无穷数列,数学家感兴趣的把 π 展开到上亿位,能够提供充足的数据来验证人们所提出的某些理论问题,可以发现许多迷人的性质 。如,在π 的十进展开中,10个数字,哪些比较稀,哪些比较密? π 的数字展开中某些数字出现的频率会比另一些高吗?或许它们并非完全随意?这样的想法并非是无聊之举 。
只有那些思想敏锐的人才会问这种貌似简单,许多人司空见惯但却不屑发问的问题 。
6、数学家弗格森最早有过这种猜想:在π 的数值式中各数码出现的概率相同 。正是他的这个猜想为发现和纠正向克斯计算 π 值的错误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猜想并不等于现实 。弗格森想验证它,却无能为力 。后人也想验证它,也是苦于已知的 π 值的位数太少 。甚至当位数太少时,人们有理由对猜想的正确性做出怀疑 。
如,数字0的出现机会在开始时就非常少 。
前50位中只有1个0,第一次出现在32位上 。可是,这种现象随着数据的增多,很快就改变了:
100位以内有8个0;200位以内有19个0;……1000万位以内有999,440个0;……60亿位以内有599,963,005个0,几乎占1/10 。其他数字又如何呢?结果显示,每一个都差不多是1/10,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 。虽然有些偏差,但都在1/10000之内 。
7、人们还想知道: π 的数字展开真的没有一定的模式吗?我们希望能够在十进制展开式中通过研究数字的统计分布,寻找任何可能的模型――如果存在这种模型的话,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这种模型 。
连续6个9连在一起 。希尔伯特的问题答案似乎应该是肯定的,看来任何数字的排列都应该出现,只是什么时候出现而已 。但这还需要更多 π 的数位的计算才能提供切实的证据 。
8、在这方面,还有如下的统计结果:
在60亿数字中已出现连在一起的8个8;9个7;10个6;小数点后第710150位与3204765位开始,均连续出现了七个3;小数点52638位起连续出现了14142135这八个数字,这恰是的前八位;小数点后第2747956位起,出现了有趣的数列876543210,遗憾的是前面缺个9;还有更有趣的数列123456789也出现了 。如果继续算下去,看来各种类型的数字列组合可能都会出现 。
拾零: π 的其它计算方法 在1777年出版的《或然性算术实验》一书中,蒲丰提出了用实验方法计算 π。
找一根粗细均匀,长度为 d 的细针,并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组间距为 l 的平行线(方便起见,常取 l =
d/2),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将小针任意投掷在白纸上 。这样反复地投多次,数数针与任意平行线相交的次数,于是就可以得到 π 的近似值 。因为蒲丰本人证明了针与任意平行线相交的概率为 p =
2l/πd。利用这一公式,可以用概率方法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 。
在一次实验中,他选取 l =
d/2 ,然后投针2212次,其中针与平行线相交704次,这样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
2212/704 =
3.142 。当实验中投的次数相当多时,就可以得到 π 的更精确的值 。
1850年,一位叫沃尔夫的人在投掷5000多次后,得到 π 的近似值为3.1596 。目前宣称用这种方法得到最好结果的是意大利人拉兹瑞尼 。在1901年,他重复这项实验,作了3408次投针,求得 π 的近似值为3.1415929,这个结果是如此准确,以致于很多人怀疑其实验的真伪 。如美国犹他州奥格登的国立韦伯大学的l·巴杰就对此提出过有力的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