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孩子积食开胃有方法

中医认为,儿童食积,主要是由于过食油腻厚味的食品,聚积不化,气滞不行所致 。因此,用中药调理法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 。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儿童因饮食过量,损伤脾胃,使食物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主要表现为睡不安稳,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平时好好的胃口突然变小了,食欲明显不振;孩子常说自己肚子胀,肚子疼;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积食日久,会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
尤其是一到节假日的时候,在医院就诊积食症的孩子占了总人数的30%左右,可见积食症在孩子中的“普及” 。节日里,有的孩子因为大吃大喝,有的孩子是由于吃的东西杂,积食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所致 。
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在吃的方面不怎么在乎,家长也好像在这方面太纵容孩子了 。我们知道,孩子肠胃消化功能本来就不太好,要是在吃的方面不加注意的话,那时间一长,积食就很容易找上孩子 。他母亲说,这孩子老是感到口渴,不爱吃饭爱喝水,一到吃饭时间就说想喝水,平时只要吃两口饭,就吃不下了,一定要喝水,爱吃流质型食物,长期不能吃干饭 。晚上睡眠也不好,还爱尿床,吃饭时爱跑神 。
我说,你平时怎么不注意孩子的饮食啊?
她说,孩子想吃啥,我就给他吃啥,我也没想到会这样!听说有些西药能治疗积食,不过,我一般不怎么给孩子吃西药 。您是中医,能不能给开个什么方子?
于是我给她一个药方:太子参15克,晒白术、生鸡内金各10克,炒谷虫、北五味子各6克,炙甘草5克 。药味酸甜,7剂,煎水服 。不出数日即好 。
中医认为,儿童食积,主要是由于过食油腻厚味的食品,聚积不化,气滞不行所致,也称为伤食、宿食 。若治疗不当,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损害,可导致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而转化为“疳症” 。
俗话说“要想孩子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孩子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多 。七分饱,有益于健康 。无论是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还会适得其反,弄不好反而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孩子的身体 。
对于食积的治疗,饮食调理是主要方法 。要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及营养需要,设法恢复和增进消化功能 。开始时先喂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逐日增加品种和数量 。在治疗上,除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可选用食疗方剂进行调治 。
中药调理法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可选用保和丸加减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山楂、莱菔子、厚朴、槟榔、木香、枳壳等 。如用大米50克,白萝卜100克,胡萝卜100克煲粥;或者用鸡内金15克,大米15克炒焦,共研成细末,拌入粥饭中 。每次用细末2克,每天2次 。
中医一般将食积分为虚实两大类,凡病程比较短,孩子肚子胀胀的,并且拒绝抚按,或者伴有低热,哭闹不安,多属实证;而病程较长,虽然肚子胀,但喜欢抚按,精神疲惫,形体消瘦,多属虚中夹实证 。实证治以消食导滞为主,可选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常用山楂、麦芽、陈皮、半夏、连翘等中药 。伴有腹胀疼痛者加厚朴、枳实;大便秘结者加木香、槟榔消积导滞,重者暂加大黄通腑;呕吐甚者,加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呕;如果孩子有低热、舌红、苔腻微黄,可加胡黄连消积清热 。
虚中夹实证治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 。健脾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山楂、神曲、麦芽、枳实、陈皮 。如果孩子舌苔腻、不想吃饭,可加藿香、砂仁;舌质淡、腹胀、大便不成形,可加炮姜、厚朴、苍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