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巧应对】+打好甲流攻坚战

【【甲流巧应对】+打好甲流攻坚战】 近期H1N1流感仍在蔓延,0至6岁的宝宝还在免疫功能不全期,抵抗力还比较弱,妈妈很担心,宝宝在这些特殊的时间段,如何安全度过?如何预防?

【甲流巧应对】+打好甲流攻坚战

文章插图

在以前发现的一些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还能使人感染肺炎,呼吸出现衰竭,以及健康状况慢性恶化 。而也有些患者无任何不适,有些则足以致死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袁国勇教授指出,甲型H1N1流感主要对抵抗力弱的人威胁较大 。所以,只要保持身体健康,坚持体育锻炼,民众就不需要过于担心 。卫生专家提醒,流感爆发后很难防止它蔓延,但常识可以帮助个人自我保护 。他们指出,第一要务是洗手,以酒精为底的洗手乳或泡沫消毒剂,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效果也非常好 。为了防止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 。(7)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在流感流行期间,家长尽量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儿童要注意手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手,不用手揉眼睛和吸吮手指 。平常注意儿童饮食和营养 。首先应该保持个人卫生,使用肥皂和采用正确的洗手方式勤洗手,尤其在接触过鼻涕等呼吸道分泌物之后更应该洗手 。在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掩住口、鼻,并将纸巾丢到垃圾箱和洗手 。证据表明,流感病毒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存活一段时间,手接触到这些物品表面后再接触口、鼻、眼,可能会患流感,因此,除了勤洗手之外,还可采用酒精等消毒剂作为日常用品消毒 。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有必要去时应戴口罩 。根据家用消毒用品的产品说明,用家居消毒用品定期擦拭物体表面(特别是盥洗室、门把手、玩具等) 。病人使用的碗、筷需要开水煮沸消毒,衣被放到阳光下晾晒 。适当的运动有益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加强对流感的抵御能力,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时,尽量少去封闭的体育馆进行体育锻炼,而要到空气流通较好的开阔的地点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比如走步、慢跑等 。第一种情况,没有到过疫区,未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过接触史的人,如果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如果仅是嗓子疼,有点发烧,或者发热但很快退烧,一般来说是普通感冒,可以不去医院,只要多喝水,在家注意休息即可 。第二种情况,到过疫区,和疑似病人坐过同一趟车或航班,或是来自同一地区,哪怕只有一点发烧,或者浑身不舒服,都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同时向医生说明有过这样的经历 。另外,这部分人要多留意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以及乘坐过的航班是否出现病例等信息 。第三种情况,如果发烧39度以上,咳嗽较重,有憋气的感觉,明显嗓子疼,并持续高烧,伴有严重腹泻等症状,也需考虑就近到医院就医 。对后两类人来说,如果突然出现高热,应采取以下步骤就医 。
第一步,不要在家呆着,应该戴上口罩,尽快去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医;第二步,不要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最好乘坐出租汽车,下车时索要发票;第三步,就近选择一家医院,不要舍近求远;第四步,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而不要到普通门诊或者急诊;第五步,到了发热门诊,需要向医生汇报的几个信息:是否到过疫区,近期有无接触外籍人士,周围有没有人出现这种症状,是否很多人发病,是否与疑似病人共同生活过以及共同乘坐过交通工具,家人是否接触过外籍人士,家人是否有发热的情况,是一发热就来就诊了还是自己用过药物等;第六步,经过医生询问,如果排除了疑似可能,就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很多病毒都会造成发热表现,一般会归到呼吸道传染病或者普通流感 。如果是普通流感,应该多喝水,多注意休息,或在医院注射抗生素 。如果患上的是普通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治疗,如果体温高,不妨进行一些退热处理,或者检查一下血常规、血象等;第七步,只要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的人,出现体温升高(一般为37.5度以上),以及浑身不舒服、嗓子疼、嗓子发红等症状,一般需要转移到当地指定的传染病定点医院进行隔离,医生会使用快速检测试剂进行血清检测 。只要及时进行早期治疗,多数可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