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流口水 可以喝栗枣粥



孩子老流口水 可以喝栗枣粥

文章插图
【孩子老流口水 可以喝栗枣粥】  读者王女士咨询:我小孙子今年两岁 , 小家伙简直就是个“口水兜” , 下巴老是红红的 , 真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 , 亲戚中有位长辈告诉我 , 小孩子流口水太多是病 。他给我一个方子———栗子茯苓枣粥 , 让我煮好给小孙子吃 。连续喂服1个星期后 , 他的口水还真是少了 。具体方法为:板栗、大枣各10枚 , 茯苓15克 , 大米50克 。将茯苓研细 , 大枣去核 , 将大米煮沸后 , 下大枣、茯苓、板栗等 , 煮至粥熟服食 , 每日1剂 , 连续5~7天 。请问专家 , 是否真的管用?
  儿童保健中医师点评:小儿流口水 , 中医称之为“滞颐” , 又称流涎不收 , 常见于3岁以内的孩子 , 表现为经常不自觉地口中溢出涎液 , 口腔周围可发生粟样红疹及糜烂 。
  一般而言 , 孩子在1岁后随着脑发育的健全 , 流口水便较少发生 , 到了2~3岁时吞咽功能及中枢神经进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 。如果此时还是口水多 , 就要考虑到与疾病有关 。
  中医认为 , “脾之液为涎” , 流涎日久不止 , 多从脾治 。《婴童百问·卷五》云:“滞颐 , ……此由脾冷涎多故也 。”所以脾胃虚寒是导致滞颐的重要原因之一 。读者提到的栗子茯苓枣粥 , 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补脾食疗验方 。方中栗子性温、味甘 , 入脾、胃、肾经 , 可健脾益肾、厚补肠胃;大枣性平、味甘 , 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茯苓性平、味甘淡 , 可补脾利湿、宁心安神;大米性平、味甘 , 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
药食两用 , 诸味调合可以健脾和胃 , 减少流涎 。
功效看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
  除了食补 , 口水过多还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说话和社交能力 , 建议可以用吸管喝水或用吹气球的方式 , 来训练宝宝的口腔肌肉收缩能力 。另外可适当加一些硬质的食物 , 比如一些小坚果、肉干 , 这样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吸、吮、吞、咽的锻炼 , 减少口水流出 。
  宝宝流口水如何护理
  1、及时擦拭
  宝宝一旦有口水流出 , 应马上用小毛巾给擦拭掉 。由于宝宝的皮肤比较嫩 , 擦的时候要小心 , 最好是“沾” 。选择的小毛巾也应是质地柔软、吸水强的棉布手帕 。Tip:用过的小毛巾要经常洗烫 , 并放在阳光下晾晒以杀菌 。要避免用含香精的湿纸巾擦拭 , 以免刺激宝宝皮肤 。
  2、勤洗勤涂 , 勤换勤晒
  宝宝流口水流到的地方 , 适当涂上润肤霜或油脂类的东西 , 保护宝宝稚嫩的皮肤 。宝宝弄湿的衣服、枕头、被褥要经常换 , 防止细菌滋长 。如果想减少洗衣服的次数 , 不妨给宝宝戴个围嘴 , 防止口水把衣服弄脏 。其实妈妈们也可以自己制作简易围嘴 。不过要选择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棉制品 。Tip:围嘴也要经常换洗 , 保持清洁和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