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床成因面面观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 , 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 , 他们的孩子便有3/4几率尿床 。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 , 他们的孩子有1/2的几率患病 。

小儿尿床成因面面观

文章插图
2、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一般来说 , 遗尿儿童的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 , 膀胱内还没容多少尿 , 就收缩排尿了 。
3、心理因素:这种原因引起的遗尿多为继发性遗尿 , 发生于2至4岁儿童 , 常是间歇性的或暂时性的 。这类精神因素有: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家庭气氛紧张、遭受虐待等等 。另外 , 有些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 , 一旦尿床便遭责骂 , 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 , 使遗尿症经久不愈 。提醒一点 , 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 , 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 , 甚至持续至成年 。
4、睡眠过深:孩子睡得很熟 , 很难唤醒 , 以致遗尿 , 这是较常见的现象 。原因在于白天玩耍过累、学习紧张功课过多、睡觉太晚等入睡后睡眠过深 , 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 , 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 , 形成遗尿 。
5、排尿训练不当:(1)夜里训练过多 , 如夜里要叫醒孩子3~4次 , 甚至4~5次 , 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 , 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2)夜里训练过少 , 如给孩子使用"尿不湿" , 不管不闻;(3)训练过早 , 如在孩子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 , 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 , 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 , 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4)强迫训练 , 如夜里把孩子叫醒排尿 , 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 , 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 。这样 , 使孩子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
6、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控制尿激素ADH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量的激素 。专家认为 , 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 , 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 , 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
【小儿尿床成因面面观】 7、疾病:泌尿系统畸形、感染 , 或患多尿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病)有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疾病均可引起遗尿 。尤以隐性脊柱裂伴有遗尿症者较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