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幼儿如何科学养育



1~3岁幼儿如何科学养育

文章插图
  1-3岁幼儿,他们有花不完的力气,喜欢探索,有主见 。相比婴儿时期,这个阶段的育儿经历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辛苦 。所以,这篇长文主要来分享澳洲的一些关于科学养育1-3岁幼儿的信息 。
  1-3岁幼儿是什么样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较婴儿时期独立,慢慢开始有自己的主观意愿,总是希望自己进行尝试和探索 。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容易因为尝试成功而显得特别兴奋和喜悦,所以经常出现不断重复尝试的现象 。
【1~3岁幼儿如何科学养育】这一切表现,其实是孩子长大的讯息,是令人欣喜的 。
  伴随着成长的喜悦,我们也要面对一些新的育儿挑战,比如很多家长会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说不,似乎不那么听话,有时候甚至觉得他们是在故意调皮捣乱 。
  其实,这些都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而并不说明他们有任何行为问题 。
对于1-3岁的幼童——
  ·他们只知道从自己的想法出发,独立意愿特别强烈,无法体会爸爸妈妈的感受 。
  ·他们也许懂得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但是他们却还不够自制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
  ·我们无法通过跟他们讲道理和分析因果来调整他们的行为 。因为虽然他们可能能听懂我们说的话,甚至可以复述,但是他们对那些话的理解力尚欠缺 。
  1-3岁幼儿如何养?
  对于独立意愿强烈而又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的幼儿,育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是:情感交流问题和安全问题 。
  情感交流问题
  1-3岁的幼儿已经能表达较为明显的主观意愿了 。因此,家长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情感交流技巧 。
  1.应对强烈的情绪变化
  幼儿容易因为周遭的变化而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或者情绪变化 。较大的生活环境变化,比如搬家,新家庭成员出现等,对幼儿的心理冲击往往也很大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提前沟通并及时给与足够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 。而较小的变化,比如在外游玩需要回家了,幼儿也可能会感到十分伤心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尝试及早通知 。
比如,提前10分钟告诉准备要回家了,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缓冲时间 。同时也可以尝试告诉幼儿变化的意义 。比如,告诉孩子现在回家了,下回还能再来 。
  2.应对愤怒和攻击性
  幼儿偶尔的愤怒或者生气,是一种正常情绪和心理表现 。但是,如果这些负面情绪高频率出现,甚至出现咬、抓、踢等攻击性行为,那么家长需要注意合理的应对方式 。
  首先,请避免大声呵斥或者打骂,因为这些举动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和负面情绪,对改善情绪控制能力毫无帮助 。我们可以尝试的是,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进行鼓励和赞赏;尝试让幼儿进行一些有助于情感表达的活动,比如捏橡皮泥、剪纸、撕纸、玩沙子、玩水等;当然最后也可以尝试语言沟通以及适当的监护,避免自己的孩子伤害到其他幼儿或者成年人 。
  3.应对粘人和哭闹
  粘人和哭闹其实是所有幼儿的共性,只是有些幼儿会更加明显一些 。当幼儿变得异常粘人或者爱哭闹时,他们所传达的讯息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家长给予温暖的拥抱以及关爱的话语,往往可以让幼儿慢慢改善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从而改善粘人和哭闹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