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儿安 常带三分饥与寒

●孩子其实是天生的“养生大师”,他们很清楚自己身体需要什么

若要小儿安 常带三分饥与寒

文章插图
●为孩子保留一份最宝贵的食欲,比硬塞他们多吃一口饭更重要
●吃饭从不追,喝奶从不逼,是“吊”出孩子好胃口的“秘诀”
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
曾有一位资深儿科医生感慨,比起每顿饭能往孩子嘴里塞进多少食物而言,为孩子保留一份最宝贵的食欲,其实更为重要 。当被问到究竟每顿饭该给孩子吃多少米饭、多少蔬菜、多少肉最合适时,他很轻松地笑笑说:“其实孩子自己最知道他们的身体需要什么,妈妈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种的食物选择,剩下的就让孩子自己作主好了 。”
其实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平衡智慧” 。一位中医曾说:“很多孩子其实都比大人更聪明 。如果孩子感觉吃饱了,你想再让他多吃一口都很难 。但许多成人却逐渐失去了这种智慧,在美食或应酬前常吃下超过自己需要的食物 。”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他们最经常给我的忠告竟是非常一致的一句话:“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这虽然是一句流传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话,但对今天多数只能生一个孩子的父母而言,要真正做到还是有些不易的 。
在一些儿科诊室里,经常能看到因为过度肥胖而提前发育的自卑孩子,或是因饮食无度而搞坏脾胃,没有食欲的孩子 。还有在每年的冬天医院的急诊科那些发着高烧的孩子里面,大多数不是因为着凉,而是因为衣服穿得太多,捂出一身汗而致 。
在这些无辜的孩子身旁,往往都有一群疲惫不堪的家长,然而他们却不一定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多半都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 。
为孩子保留最宝贵的食欲
小朋友的生活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吃喝拉撒睡和玩 。不过,照顾小朋友,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朋友,可绝对是件需要体力和智慧的活 。身边的妈妈经常听到的抱怨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或喝奶,比如,“喂他吃饭就像打仗一样”、“只肯喝粥、不肯吃米饭”、“稍微粗一点的菜就吐出来”、“不肯喝奶,只能一勺一勺喂” 。
不过,和妈妈们描述的孩子的这些“罪状”相比,更让人揪心的常常是妈妈们的焦虑和担忧 。不止一位妈妈曾表示,自己几乎要为孩子的吃饭问题“抓狂”,“我总是希望他多吃一点,但他就是不乖,老跟我作对”,“孩子一不肯吃饭,我就会很生气,忍不住要骂他” 。妈妈们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也许,我们也需要想一想,孩子又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若要小儿安 常带三分饥与寒】 我的喂饭“小窍门”:让吃饭变成令孩子向往的事
如果能让吃饭变成一件愉快的、令孩子期待和向往的事,也许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例如发现孩子吃饭三心二意,半天才吃一口,不如直接对她说:“看起来你好像不想吃,要不你先下去玩一会儿,等饿了再吃吧 。”有时她会很开心地接受建议,说明她确实还不太想吃;但多数时候她都会激烈地反抗,大喊:“宝宝要吃!宝宝要吃!”然后更加专心地吃饭 。